↑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有史家评价某部宪法: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仅限于分别阐释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然而,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性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形成这部宪法如此特点的原因是

    A.英国的历史、国情和民主趋势的结合

    B.美国克服邦联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

    C.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

    D.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

    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

    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B.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德国的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共同行使颁布法律的职权,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参议院只有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议会。这表明当时德国

    A.行政体制体现出专制性

    B.帝国议会享有司法权

    C.尚不具备近代社会特征

    D.皇帝有权解散参议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

    A.“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

    B.“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C.“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

    D.“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判断“全新的政治体制”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C.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从中得到的借鉴是

    A.中央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

    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C.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

    D.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人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三权分立制

    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国会两院制

    D.联邦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

    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A.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C.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

    D.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

    A.开放性和灵活性

    B.巩固统治缓和矛盾

    C.随意性和实用性

    D.维系帝国影响深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

    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

    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D.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C.唐代进士科所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至上

    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

    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

    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

    D.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相似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改革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朱棣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奏章,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重申王国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大宪章》宣布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强调除传统捐税贡赋外,任何赋税的征收都必须得到以大贵族为核心的大会议的同意;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大会议有权成王一个由25名男爵组成的常设委员会监督国王和大臣的行为。1238年,大会议的全体会议改称议会。13世纪中叶,平民代表(乡村骑士和城市平民)先后进入议会。议会成为制定法律的重要机构,各阶层同国王斗争、争取权利的合法工具。国王定期召开议会逐渐制度化。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在中世纪,议会的立法权实际上是不完备的。因为,法律的动议主要来自国王;1688年确王议会主权后,法律的创制权转为议会控制。但是,国王仍然拥有法律的审批权。1703年,安妮女王最后一次动用否决权。此后,英国国王再也没有行使过否决权,议会完全确立了最高王法权威的地位。在中世纪,上院地位高于下院。但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打击,特别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下院的地位更加重要,所有重要的法案几乎都来自下院。1911年,一项议会改革法案规定,几下院通过的议案被上院否决后,只要在两年内连续通过三次便可以直接呈国王批准。这样,上院的否决权实际上只剩下两年延搁权。到1949年,两年延搁权改为一年,议案在下院重新通过的次数由三次改为两次,上院权限的下降使下院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定。

    ——摘编自洪波《世界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社会晚期中英合法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立法权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