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null 2 题,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17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2 题
  1. 《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A.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 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 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陈独秀认为“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并,水火之不相容也”“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他的观点

    A. 深受社会各界认同

    B. 颠覆了儒学正统地位

    C. 具有选择的策略性

    D. 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这些观念

    A. 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

    B. 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

    C. 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

    D. 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据此推知

    A. 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

    B. 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C. 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D. 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 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 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 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 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7 题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 指南针与印刷术

    B. 造纸术与火药

    C. 火药与指南针

    D. 印刷术与造纸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A. 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 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 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 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2006年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比较表,它反映出的问题是

    项目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对外技术依存度

    万人专利拥有量

    创新型国家

    70%以上

    30%以下,其中美国、日本5%以下

    美国

    德国

    日本

    1760件

    1750件

    1500件

    中国

    39%以上

    50%以上

    10件

    A. 科技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B. 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

    C. 世界经济格局已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D. 对外技术依存度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无声片大师卓别林拍摄讽刺希特勒的影片《大独裁者》时,美国电影管理局曾试图阻止影片的拍摄,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德国市场对于好莱坞意义重大

    B.《大独裁者》是又一部无声片

    C.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D.好莱坞影评圈被纳粹分子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启蒙运动时期,一位推动者这样归纳自己的诉求:“我希望看到最后一个国王被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给绞死。”(约翰·赫期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表明他反对

    A. 因信称义

    B. 天赋人权

    C. 君权神授

    D. 崇尚科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到一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

    A.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B. 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C. 一定程度上抑制暴政,巩固中央集权

    D. 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者,莫甚于李贽”。纪昀说李贽的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据此可知,二者

    A. 对李贽反正统行为进行批判

    B. 认识到李贽具有狂放的性格

    C. 推祟李贽对圣人的大力挑战

    D. 强调了李贽思想解放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这位推动了宋词突破性发展的词人是

    A. 柳永

    B. 李清照

    C. 苏轼

    D. 辛弃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属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      D.辛亥革命中的革命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A. 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B. 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C. 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D. 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A.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苏格拉底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下列最能印证这句话的名言是

    A.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B. 美德即知识

    C.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D. 无知即罪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主要是指

    A.社会契约论

    B.天赋人权

    C.人民主权

    D.三权分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 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观察下图,这同一物种的四种野生鸟类发生变异的原因包括

    ①用进废退

    ②获得性遗传

    ③自然选择

    ④人工驯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爱德华·多明克在《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中写道“这些开国元勋们在阐释美国的政治机构设计时,坚持依照平顺运行、自我调节的宇宙模型……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伍德罗·威尔逊也认为:“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这在本质上表明

    A.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崇尚科学理性

    B. 华盛顿等人认同牛顿的科学成就

    C. 经典力学理论有利于规划民主政治体制

    D. 美国政治机构的设计参照宇宙运行规律而制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 。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合群云者, 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

    材料二   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对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材料三   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如果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即由五族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

    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这种民族的共和精神应当抛弃过去华夏民族狭隘的家族、宗法团体与小血缘思想,以国家和大民族精神为重。他说:“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救国。”所以,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振兴国家,并强化对民族、国家认同性的认识,是解除亡国灭种之忧的最佳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法宝。

    (1)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似之处,并归纳两者思想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表述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