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6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单选题 26 题,null 2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6 题
  1.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德意志帝国国会于1877年颁行《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1896年通过《民法典》,1897年通过《商法典》。这些法律

    A. 说明帝国国会有完整的立法权

    B. 说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C. 适应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D. 说明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完善的代议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A. 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 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 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 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知,即兼理、兼管之意)馆陶县,监察御史王佑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A. 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 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

    C.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 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祀郊天,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人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主要是因为

    A. 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

    B. 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

    C. 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习俗

    D.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 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

    B. 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

    D. 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

    A. 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B. 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

    C. 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D. 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 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B.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 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D. 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载,周代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完成统一不久,秦王赢政就下令取消谥法.改以数字为称,自己为始皇帝,以后继任者为二世、三世,照此类推。汉初又恢复谥法,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谥法”的重新恢复

    A. 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

    B. 体现了儒家思想官方化

    C. 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A. 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 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 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D. 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 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 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 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

    A. 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B. 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

    C. 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

    D. 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B. 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

    C. 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 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占罗马。情况危急,罗马人决定请卡米卢斯回来带兵作战。他们派出一名使者冒险穿过敌人的包围,回城征求元老们的意见。元老院取消了对卡米卢斯的放逐,命其为独裁官。卡米卢斯才能够名正言顺地回来带领众人打败了入侵者。卡米卢斯的这一人生转变表明

    A. 罗马贵族垄断司法权欺压民众

    B. 万民法巩固了罗马的共和政权

    C. 古罗马公民注重遵守法律程序

    D. 民族矛盾激化了罗马阶级矛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

    A.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6 题
  1.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手段   D.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 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

    B. 责任内阁已经形成

    C.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 国王拥有行政实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819年,唐朝刑部侍郎韩愈冒死上奏《谏迎佛骨表》,反对朝廷推助佛教在中原的传播。险被唐宪宗处死,宰相极力劝谏,才免了韩愈死罪,贬他到南方潮州做刺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佛教一度成为唐朝统治思想

    B. 韩愈视复兴儒家文化为己任

    C. 此抗争恢复了儒家主导地位

    D. 唐朝时儒家地位一直不稳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当时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

    A. 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B. 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C. 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D. 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髙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  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唐代

    A. 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

    B. 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

    C. 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D. 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雅典法律要求提前公布大会议程,便于人们了解要讨论的事务。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这些做法(   )

    A. 进一步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B. 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

    C. 表明雅典民主制度日趋成熟   D. 有利于减少直接民主的失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这表明

    A. 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

    B. 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

    C. 政府遵循美国宪法原则

    D. 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材料反映战国时期

    A. 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

    B. 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C. 中央集权制度有了较大发展

    D. 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往意味着国家颜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深刻反映出

    A. 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B. 君权神授深入人心

    C. 儒学宣扬以德治国

    D.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之法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B.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 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 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中叶以后,朝廷中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皇帝争辩,甚至出现官员以因批评皇帝受到惩处为荣的现象。这主要表明当时

    A.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约束

    B. 内阁职权凌驾于六部之上

    C.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削弱

    D. 文官集团以批评皇帝为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古希腊语中,"人民"主要指公民;美国宪法起草时所用的“人民”一词原义极为狭窄;光荣革命后,有些英国作者所说的“人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于希特勒而言,则只有纯雅利安人才是真正的“人民”。由此可知“人民”一词

    A.范围随时代发展而扩大    B.内涵具有较强不确定性

    C.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D.是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用意是

    A. 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

    B. 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C. 防止法官滥用权力

    D. 限制总统行政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人说近代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这足以说明法国

    A.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B.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

    C.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D. 没有经历过革命的熏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

    A.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

    B. 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

    C. 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D. 百家争鸣局面的最终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材料强调

    A.程朱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

    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 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

    C. 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D. 是对理学彻底的否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解缙十九岁中进士,后进翰林院,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他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纲常伦理成为治国手段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朱元璋有爱才如子情怀

    D. 儒家思想重回正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 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B. 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 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

    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

    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

    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雅典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城邦政治中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的地位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中世纪欧洲的人们把好色贪吃、放纵奢华看作十恶不赦,要进第九层地狱,但在但丁眼里这些只是轻微的错误,最多只需要进第一层地狱。这说明了

    A. 但丁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奠基人

    B. 欧洲社会普遍存在放纵欲望行为

    C. 放纵欲望的行为遭到人们的反对

    D. 教会的说教无法阻止人性的觉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枯黄。”这说明伏尔泰(    )

    A. 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   B. 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

    C. 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   D. 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 欧洲宗教改革

    B. 英国光荣革命

    C. 法国启蒙运动

    D. 美国南北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2 题
  1. 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 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

    B. 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 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 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B. 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C.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医学的发展不仅与疾病有关,也与各地的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伦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阐释。他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他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强调疾病局部定位、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并将当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运用于医学之中,提出脏腑经络、辨证治则、养生保健等学说,为中医学此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代医学呈现出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注重从整体观出发,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动态变化。

    ——摘编自边海云《轴心时代东西方医学比较研究》

    材料二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懂拉丁语的教授在瘟疫中死去,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的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威尼斯建立许多站点专门用来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西医学理论观念和临床方法的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黑死病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7、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通之处?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性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