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非选择题 6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6 题
  1.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肾小管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线粒体,存利于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B. 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

    C. 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为胚胎发育提供较多营养物质

    D. 神经细胞:含有树突和轴突,为酶提供大量的附著位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和减Ⅱ过程都可以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着丝点发生分裂

    B. 有丝分裂和减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两边

    C. 有丝分裂和减Ⅱ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D. 细胞不均等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中有一个是配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表示玉米中谷蛋白合成时某tRNA分子的结构,已知部分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的情况是:组氨酸一CAU,络氨酸一UAC,甲硫氨酸一AUG,缬氨酸一GU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

    B. 一种tRNA可识别并转运一种到多种氨基酸

    C. 在tRNA上结合氨基酸分子的部位是①端

    D. 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1个tRNA的结合位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去甲肾上腺素就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去甲肾上腺素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B. 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不能被及时分解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负反馈调节

    D. 去甲肾上腺素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现有两种植物甲、乙,其中一种为阳生植物,另一种为阴生植物,且植物甲的光补偿点大于植物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甲更适合在林下种植,植物乙更适合光照充足的环境

    B. 若用H218O浇灌阳生植物,叶肉细胞中出现18O2转移途径是H218O→18O2→(CH218O)

    C. 同等条件下,植物乙的呼吸速率大于植物甲的呼吸速率

    D. 若植物甲净光合速率为0,则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一定大于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是描述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A表示玉米螟虫种群,a表示诱捕雄虫,则b可表示性别比例失调

    B. 若A表示草原,a表示过度放牧,则b表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若A表示某组织细胞,则b表示细胞中物质的输出和热能的散失

    D. 若A表示组织液,则a、b分别表示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收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6 题
  1. 芒果保鲜性较差,待6~7分成熟时采收装箱,用一定低温处理,可以延长芒果的成热时间。芒果保鲜过程中,主要是因淀粉酶活性上升导致芒果成熟加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芒果成熟过程中绿色变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可用____________(填“碘液”或“斐林试剂”)对淀粉水解产物进行检测,选择该试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摘后的芒果若要缩短其成熟时间,可选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8年6月11日,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预防3岁及以上人群流感病毒的感染。研究发现,四价流感病毒中BY型流感病毒衣壳蛋白在一定表达系统中能重新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该颗粒不含病毒核酸,可作为预防BY的疫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VLP注入机体后一般不会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VLP作为预防BY型流感病毒疫苗的有效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

    实验操作

    取若干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长势、年龄一致的小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小鼠接种适量的VLP

    乙组小鼠接种  ①

    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__②  ,并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

    请完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实验结果:若甲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明显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则证明VLP作为预防BY疫苗是有效的。

    (4)该实验中甲组和乙组小鼠体内分别是由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形成抗体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多年生植物种皮灰色和白色分别用D、d表示,腋生和顶生分别用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现将亲本灰色腋生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色顶生:白色腋生:灰色顶生:灰色腋生=1:3:3:5。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和d、R和r均为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________

    (3)已知通过受精作用得到的各种基因型的受精卵均能正常发育。为研究子代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有人提出两种假说,假说一:亲本产生的DR雄配子不能受精;假说二:亲本产生的DR雌配子不能受精。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植株为材料,设计测交实验分别证明两种假说是否成立。(写出简要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

    a. 支持假说一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支持假说二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是某农业生态系结构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农业生态系统以_________________为基石,图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与其他生物进行信息交流,作用在于________

    (3)沼渣相对于粪便更有利于水稻和玉米的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

    (4)在不同农田种植糯性玉米和非糯性玉米,可增加_________________,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贵州知名品牌“老干妈”系列产品一直沿用传统工艺精心酿造,其中风味豆豉深受大众喜爱,远销国内外。风味豆豉的主要工艺流程是:黄豆→洗净浸泡→煮熟→加适量盐→发酵→加入配料→装坛密封→成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豆煮熟的目的主要是破坏黄豆内部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同时起到__________作用;如果发现发酵装置内上层黄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好,推测该发酵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制作豆豉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霉菌产生相应的酶,如蛋白质转变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使豆豉营养更加丰富,有利于健康。发酵过程中需采用人工培养纯净菌种,接种前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适宜条件下,24h内豆豉发酵效果与时间成正比,但无法确定发酵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豆豉制成成品后,需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色染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椐需求来改选生物的性状,在许多领域取得可喜的成果。例如培育出转肠乳糖酶基因的“低乳糖奶牛”,这头奶中的奶中不含乳糖或乳糖含量很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转基因哺乳动物时,与用早期胚胎细胞相比较,受精卵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受精卵经过体外培养,形成__________________,再移植到受体母牛体内,移植到受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能够存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培养过程中,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以防止杂菌污染,还应定期更换培养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获取仅在____________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启动子,以使乳汁中的乳糖含量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