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西周学校制度为典型的官师合一类型,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与商代相比,虽有较大发展,但教师仍是政府官吏兼教导之责任,而非专门意义上的教师职责。这反映了西周(  )

    A. 孔子的教育思想受到重视   B. “学在官府”的教育形式

    C. 封建统治者对教育的垄断   D. 教师职责专一地位较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  )

    A. 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   B. 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

    C. 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   D. 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材料反映东汉时期(  )

    A.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B. 确立以考试来甄别人才的制度

    C. 改变了单凭以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D. 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已趋于成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隋文帝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中宗任命尚书省左右仆射时,只给其中一人加上同中书省门下衔,形成“专拜仆射者,不复为宰相”的局面。唐中宗此措施(  )

    A. 巩固了宰相集体负责制   B. 提高了尚书省的行政效率

    C. 平衡了左右仆射的职权   D. 使中书省职权超越尚书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代的服饰风格趋以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在行态上不像唐代的华贵、夸张和开放;色彩质朴洁净,含有理性之美。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这说明了宋代(  )

    A. 服饰呈现多元化   B. 宗法礼制逐渐崩馈

    C. 程朱理学的影响很大   D. 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元时期主要港口政府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征舶税、收舶货。政府还制定了《市舶则法》,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可见宋元时期(  )

    A. 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   B. 强调内外贸易平衡

    C. 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   D.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反对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竭力主张进行改革,反对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要求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经世致用思潮已成为社会主流   B. 经世致用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

    C. 对理学批判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D. 爱国“经世”思想得到继承发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通商口岸贸易情形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纵,尤为畅销。业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这种现象出现造成了(  )

    A. 近代民族纺织业布局集中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洋纱洋布在中国销售萎缩   D. 洋纱洋布价廉物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的引导宣传   B. 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C. 自然经济的解体   D. 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上有着不同的着眼点。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强调

    A. 人的平等

    B. 社会的等级秩序

    C. 道德的重要性

    D. 人的尊严和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罗马法规定,在物品所有权转移时可采用“拟诉弃权”的方式,即买卖双方当事人持买卖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亲自到裁判官(法官)面前,买受人充当原告,出卖人充当被告,伪称诉讼,由原告手持标的物或者象征物,并声称:“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裁判官则问被告(出卖人):“你对原告的主张有无异议?”出卖人不提出异议或默不作声,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原告(买受人)所有,买卖就告成立。这说明当时

    A.罗马人买卖物品必须接受裁判官的裁决

    B.罗马法中形式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内容则是次要的

    C.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比较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曾经在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供职的美国人马士说,“直至1839年,使西方国家听从条件方可允许双方关系存在的是中国;1860年以后,把和中国共同来往的条件强加于中国的却是西方国家”,条约中的种种原则“曾在半个多世纪中成为支配中国对外关系的常规”。马士的言论

    A.反映出西方列强对华关系的不断发展

    B.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说明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加快

    D.体现出清朝政府的保守与落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比较重视人口蕃衍问题。春秋时期,孔子在《礼记》中指出“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唐代的刘晏则说:“人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明代的丘浚则指出:“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

    古人也看到了人口蕃衍过多之弊端。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指出,“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而“今…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罚而不免于乱。”处于北宋盛世的大文豪苏东坡说:“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然(空虚的状况)而百弊并生。”至乾隆55年全国人口增至3.1亿人,乾隆帝十分担忧地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

    ﹣﹣据吴江生《中国20世纪以前人口资源环境思想探要》

    材料二  据统计,1500年,英国人口为300万人,1700年为500万人,1800年为850万人,1850年为1675万人。人口迅速增长造成了大量的“过剩人口”,出现了大批失业者和贫民。19世纪初年在约克郡就有1/3的工人失业。随着失业和贫困而来的是,在英国出现了大量的赤贫者和半赤贫者,在1834年以前,其半赤贫者便有340万。

    ﹣﹣舒小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和人口理论》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重视人口增长又对人口增长表示担忧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工业革命导致英国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3)据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材料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秦始皇比孔子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朝采用汉式中央集权官僚制为统治全国的王要制度,行省之下,设有路、府、州、县,分层统治。但又保留蒙古原有封建制度,即使在汉地亦有五户丛封尸,遍布多数州县,并与朝廷分享其分尸所在地之主权。边远地区的统治万式也各不相同,如畏兀儿族由大都护府管辖,吐蕃直属宣政院,湖广、江西等行省境内少数民蔽地区仍由土官、土司世袭统治。元朝建立南北一致的货币及度量衡,但主要的赋税北方则为岁粮、科差,大休以丁与户为征收单位。江南则沿袭宋朝两税制度,分秋税、夏税,接亩征收。元朝多种法律并行,种族不同的涉案人由不同裁判管辖机构,依“从其本俗法”的原则加以审理。不同族群者同涉一隶时,则组织混合法庭共同审理。不同族群法律待遇不同。

    ﹣﹣摘蝙自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