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设置驻藏大臣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作者笔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繁荣与社会开放

    B.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

    D.统一国家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1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日益繁华,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如是你是当时北宋商人,你不可能经历的是(   )

    A.用交子支付货款

    B.在瓦子中听到唱曲《窦娥冤》

    C.在夜市中品尝各种小吃

    D.江南地区可以吃上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团结、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   ④汉时设西域都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以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印刷术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火药将欧洲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C.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九年级某班学生开展了“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研究性学习,以下史实不属于他们做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汉朝对外交往以商贸为主,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

    B.唐朝对外交往范围更加广泛,形式多样,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C.明朝时对外交往达到鼎盛,出现华侨潮,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D.清朝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制度创新是一个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条件。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

    B.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大一统

    C.隋文帝时创立的科举制至清末时废除

    D.元朝时创立的行省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实行了汉化措施

    B.都促进了社会发展

    C.都进行了迁都

    D.都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这些探索活动反映的共同诉求是(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改变中国社会制度         D.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试开车,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事。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为此事写一篇报道,最恰当的标题是(  )

    A.弃政从商,实业救国

    B.创办实业,开启中国近代化之路

    C.引进外资,救亡图存

    D.一战正酣,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极大关注。与“中国人来了”密切相关的外交大事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下列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丝绸之路

    B.波斯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罗马帝国扩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当今世界经济日益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其整体性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期?(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丝绸之路的开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统治进一步加强。下列历史事件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B.《联合国家宣言》——是二战的转折点

    C.《欧洲联盟条约》——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体

    D.《慕尼黑协定》——不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小明在他的学习笔记中记下这些:“蒸汽机”、“内燃机”、“飞机”、“信息时代”、“克隆技术”等知识点,请你为他概括一个恰当的主题(  )

    A.资本主义的产生

    B.科技革命的历程

    C.资本主义的强大

    D.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他所提出的“生物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捍动了神学在生物界的权威。同时他的学说也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他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贝多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念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人民生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完全在美国消除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C.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社会危机

    D.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革除弊端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坐在同一条船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B.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C.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济往来频繁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充满曲折、坎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  中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影响?资产阶级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

    材料二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阅兵式。然而,有一个事实我们无法回避:游行队伍中没有一只中国生产的枪,没有一辆中国生产的汽车、坦克,更不用说飞机了。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公斤)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2)为改变这一局面,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这对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有何意义?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4月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是什么时候?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实行了什么政策?(4)从材料四和上述材料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欧洲历来是国际关系关注的中心。几经沉浮的欧洲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新的生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 ……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的地位?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分析欧洲(英国)居此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2)材料二中“欧洲第二次分裂”发生的标志是什么?美国在经济上的什么措施使得战后西欧 “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材料三: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曾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4)为“走向联合”,60年代欧洲人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欧盟的诞生使欧洲的商品、劳务、人员、资金自由流通,使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高。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

    (5)从欧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可以推断出它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

    “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选自毛泽东《纪念孙中山》(1956年11月12日)

    请回答:

    (1)材料第一段中,毛泽东所说的“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丰功伟绩”指什么?

    (2)材料第二段中,“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民主革命?

    (3)材料第四段中“到今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指什么?请举一例说明“中国到了2001年面目更要大变”的具体史实。

    (4)从材料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及毛泽东等人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