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17年10月2日,3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体的褪黑素是机体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得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如图所示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褪黑素的分泌是由反射活动产生的结果,此反射弧的感受器是_____。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褪黑素会反过来影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调节。

(2)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据此请推测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_____。

(3)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可见,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_____(填“增多”、“减少”或“保持不变”)。

(4)有人喜欢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电脑,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进而影响睡眠。长期玩手机或电脑还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的特征是_____;如何纠正?_____。

七年级生物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