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困难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即伍子胥,春秋吴国名臣;苏小:苏小小,钱塘名妓。 ②柿蒂:院丝织品上的花纹;梨花:梨花春,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写的是旭日东升的时侯,诗人登楼远眺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
B. 第二句写诗人踏沙而行所见:沿钱塘江岸修筑的防潮大堤在万道霞光中闪着银光。
C. “红袖”代指织绫女子,“青旗”代指酒家。 颈联一句写妇女织绫,一句写游人沽饮,句中意象色彩艳丽,极具画面感。
D. 尾联运用比喻的手法,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草木青翠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生动逼真。
2.白居易的这首七律颇为众人赞扬,但也曾有后人对此诗的第三句“涛声夜入伍员庙”提出批评,认为此句与诗歌所写白日春望之景不协调。 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请简要陈述。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1.诗的前两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 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 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 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①, 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上西平·送陈舍人
吴 泳①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②。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③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注)①吴泳:字叔永,南宋潼川人,关心国事,正直敢言,不避权贵。②襄州:襄阳,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当时处在宋金对峙的前线。③高著:高明的招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营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便匹马、蹴踏高秋”,实写了陈舍人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
B.“芙蓉”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塞云”是不会愁的,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
C.“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像水泡一样地消逝了,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
D.“棋头”二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二句,是说既是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中咏雁
唐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注):韦承庆,字延休,举进士,官太子司议,屡有谏纳。长寿中,累迁凤阁侍郎,三掌天官选事,铨 授平允,寻知政事。本诗作于神龙初年,作者坐附张易之,流岭表。
(1)本诗前两句使用了何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纵观全诗,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前两句写卖松人到长安卖松树,虽然是求利,但是心思独特。
B. 第三句中的“寒涧”两字写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为下文的“瘦叶几经雪”做铺垫。
C. 卖松人所卖的松树具有生长环境恶劣、叶瘦花淡、无人赏识的特点。
D. “淡花应少春”,花淡,缺少春意,因此暗含作者的批评。
E. 尾联写长安人重视桃李芬芳美艳,只是可惜的是染上了六街的灰尘。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文后各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杜审言于公元645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写了这首五言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B. 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C. “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往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花不发”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D. “新旧雪仍残”中“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雪仍残”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