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1)A民居是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填地形区)。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A的特点是    

(3)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答案】(1)窑洞  , 黄土高原

(2)冬暖夏凉   (3)民居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A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A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冬天挡住了西北风,夏季的东南风迎面而来。

(3)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民居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民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题型】解答题
【结束】
31

读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风向图,并结合东西两侧A、B两个城市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五带来看,A城市属于      (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2)图中C、D两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   ,太阳辐射较弱的是  

(3)甲乙两个气候统计图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是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4)造成A、B两个城市降水差异如此明显的原因是      

(5)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该区域某山峰处气温为15℃,山下气温为33℃,那么该两处的相对高度是    

A.1800米      B.3000米       C.3600米      D.5000米

(6)气象工作者发现,A、B两个城市均出现同一现象:其市区内部年平均气温比郊区要高一些,主要影响因素是    

【答案】(1)南温带 (2)D;C (3)乙;甲 (4)A城市位于迎风坡,B城市位于背风坡 (5)B (6)热岛效应,体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1)从五带来看,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属于南温带。

(2)图中C、D两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D,太阳辐射较弱的是C地。

(3)甲乙两个气候统计图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乙,气温曲线更陡;甲图是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4)造成A、B两个城市降水差异如此明显的原因是:A城市位于迎风坡,B城市位于背风坡。

(5)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该区域某山峰处气温为15℃,山下气温为33℃,那么该两处的相对高度是3000米。

(6)气象工作者发现,A、B两个城市均出现同一现象:其市区内部年平均气温比郊区要高一些,主要影响因素是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人口多、建筑物稠密,气温更高。

【点睛】本题考查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题型】解答题
【结束】
3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所示地区的气温特点是          ________,可判断A地位于      带。

(2)B图气温最高是_____季(填季节),此时降水   (多或少),气温最低是_____季(填季节),此时降水    (多或少),因此,B地气候类型是              

(3)C图是_____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4)A、B、C、D图中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征的图是_____(填字母)。

七年级地理解答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