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5 题,其中:
单选题 2 题,选择题 40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2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 题
  1. 美国史学家斯东说:“苏格拉底需要鸩酒,就像耶稣需要十字架一样,来完成一项使命,这项使命却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里的“使命”就是履行苏格拉底的理念。该“理念”是(  )

    A. 美德就是知识   B. 法律至上

    C. 怀疑神灵权威   D. 追求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0 题
  1. 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最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主权在民

    B. 直接民主

    C. 民主监督

    D. 依法执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B. 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

    C. 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

    D. 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罗马人认为,生活于罗马法之下是罗马公民的一个重要特权,所以帝国对属民的公民权授予是很缓慢的,直到公元212年“卡拉卡拉诏令”公布时才告完成。诏令的公布意味着

    A. 罗马公民受法律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B. 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区别不复存在

    C. 罗马法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帝国的统治

    D. 罗马法最终形成系统化和法典化的完整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纪念谷物女神德墨忒尔,古希腊设立地母节,只有已婚女子才能参加。节庆期间,妇女们以德墨忒尔的名义聚集在山丘上,她们为女神献祭,祈求来年的丰收。这则材料反映出古希腊重视

    A. 农业生产

    B. 母系社会关系的维系

    C. 环境保护

    D. 女性政治权利的保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

    A. 城邦权力遭到滥用和误用   B. 公民意识强烈

    C. 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   D. 人文精神浓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

    A. 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 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 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 这一规定

    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

    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古代雅典,当选高级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买官,其任职资格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审。这说明当时的陪审法庭

    A. 拥有执行监督的权力

    B. 管理城邦各项的事务

    C. 代表了公民大会意志

    D. 奉行私法公正的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 个人决策

    B. 直接参政

    C. 公民意识

    D. 法律至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说:“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

    A. 反对罗马法   B. 赞同君主制

    C. 批评了民主制   D. 主张扩大公民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前4世纪,雅典官员在任职前要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还要在一年的任期内接受公民大会10次的信任投票,在任期结束时还要接受账目审计。这些规定直接作用是(   )

    A. 维护民主制度   B. 体现法治精神

    C. 实现轮番而治   D. 防止权力滥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万民法的形成

    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

    D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

    ①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②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

    ③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   ④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  )

    A.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B. 公民意识淡漠

    C.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 缺乏民本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了“陶片放逐法”制度;伯利克里宣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公民享有立法权和决策权         B.体现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C.法律针对意欲独裁者而定         D.重视维护公民合法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  )

    A. 追求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B. 利于维护经济秩序

    C. 体系宏大而缜密   D. 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罗马法规定: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做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这一规定也是以违反善良风俗为条件,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教训该奴隶或者纠正他的恶习,则不构成侵辱。这一规定

    A.维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权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利益     D.强化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B. 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C. 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 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十二铜表法》中的第三表规定,在一定时期后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或卖至台伯河以外之外邦;如果有多数债权人时,他们甚至可以将债务人的尸体肢解,加以分配。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出罗马法

    A. 维护严酷的债务奴隶制

    B. 罗马法保留了野蛮的奴隶制习俗

    C. 成文法比习惯法更残酷

    D.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希波战争时代(公元前五世纪)的希罗多德在记述几场重大战斗时始终未提神的干预和帮助,同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恰成鲜明对比。这一历史变化体现了(  )

    A. 人文精神的兴起   B. 工商贸易的繁荣

    C. 民主政治的形成   D. 历史叙述的科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说: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所探究的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出现这种观念的根源是

    A. 个人主义迅速成长

    B. 平民地位不断提高

    C. 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D. 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 天赋人权   B. 美德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城邦利益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论真理》中记载了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据此判断: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

    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这一论述意在(  )

    A. 宣扬因信称义   B. 否定神的存在

    C. 提倡理性思考   D. 否定主观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A.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B.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C.第一次论述人“生而平等”  

    D.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苏格拉底说“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B.德行的根源在于知识

    C.知识是判断善恶的法则     D.唯有知识是最可贵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苏格拉底在被处死的时候说:“好人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只有神知道”。材料

    A. 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立场

    B. 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

    C. 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 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A. 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 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图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期间,工人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 对造成这一运动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生产能力的过剩   B. 工业革命激化了抢占商品市场的竞争

    C. 工业革命中工人劳动和生活状况恶化   D.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据此可知,列宁认为

    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

    B.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 “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 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 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 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井冈山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贫农分好田,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的主张。这种主张

    A. 违背团结大多数的革命原则

    B. 受太平天国土地纲领的影响

    C. 反映农民反封建的迫切愿望

    D. 带有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942年2月14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中说:“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          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

    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幅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 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 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

    D. 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该举措(    )

    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  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

    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  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如图8所示,1970年初,在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冲突中,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中东的军火贸易急剧升温。这说明(  )

    A.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 经济全球化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C. “冷战”状态被打破   D. 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力量对比失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图5是1947年的美国漫画。漫画中的人物是斯大林是在标着“欧洲复苏”的篮框下,积极拼抢着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篮球。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 美国旨在欧洲复苏   B. 美苏冷战尚未开始

    C. 苏联经济亟待恢复   D. 美苏关系有所缓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凯南在给美国国务院的电文中指出,苏联的目标是从一切方面致力于提高苏维埃国家的实力,分裂和削弱自由国家的力量。凯南的这一电文

    A.成为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B.直接导致美国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

    D.正确分析了当时的苏联的外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法制史学者将其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治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立法精神(或原则)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天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地方机构沿袭元朝行省旧制。洪武九年,废行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号称“三司”共同组成省级政权机构,分别执拿行政、司法和军事,“三司”各司其职,每遇“大事”,布政使须再申报有关部门批准。特别走遇到地方”民变“或动乱。布、按二司无权调动军队,须向朝廷申报,往往形成被动局面。

    宣德八年,朝廷发布设置“巡抚”的谕旨,及至万历年间,“巡抚”总领一省军民大政,“三司”悉听节制的新体制已逐步形成。但一般“巡抚”只是管辖一个省,而在正德年间农民起义及‘“倭寇”书,‘总赞” 入侵往往涉及数省,于是明朝加派兵部尚书都察院御史以“总督”去总管数省,“总督”一取出现、督抚制度初步形成,但是官方法定规章上仍以”三司”分治省政为主,“巡抚”和“总督”始终是临时差派,仍被视为京官。清代,总督、巡抚正式演变成力省级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并且有较为完备的机构建制。

    ——摘编自唐进《中国国家机构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督抚制度的内容。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督抚制度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