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4 题,选择题 21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4 题
  1.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卢梭认为:“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这表明卢梭

    A. 认可精英政治

    B. 推崇代议制

    C. 崇尚直接民主

    D. 反对三权分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 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 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 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 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 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B. 儒家思想的影响

    C. 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D. 统治者重视科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1 题
  1.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 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 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 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 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 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 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罗素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再一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在这样的思潮中,人的活动应当以其自身价值而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培育了人才

    B. 人文主义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诞生

    C. 人文主义为近代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D. 民主政治制度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 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人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也主张“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贯穿上述思想的主线是

    A. 主张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 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

    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 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B. 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 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作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作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B. “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 “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D.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这段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A. “理在事先”

    B. “发明本心”

    C. “万物皆生于两仪”

    D. “理在气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

    A. 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C. 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 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代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以求达到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有人主张“须从静中养出个端倪来”,王阳明龙场悟道通过静坐后“忽大悟”。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心学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   B. 静坐是心学致良知的根本途径

    C. 心学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   D. 心学突破了理学方法论的藩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顾炎武说:“国家是一家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保国家是朝廷的私事,保天下则匹夫有责”。他们都主张

    A. 实行民主共和

    B. 实行君主立宪

    C. 重建君民关系

    D. 恢复宰相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 延续元朝典章

    B. 继承华夏传统

    C. 复兴汉唐制度

    D. 回归周朝典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历代人读他的著作,

    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多。亚里

    士多德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

    是因为

    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 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 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 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引文中的“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分别是指

    A. 人文主义者、人性

    B. 启蒙思想家、理性

    C. 启蒙思想家、科学

    D. 人文主义者、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 注重实验

    B. 理论探究

    C. 适可而止

    D. 注重实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②城市商业的繁荣③印刷技术的应用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怎样的看法,并概括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 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