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现代文阅读 7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著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   )

    A. 《囚歌》   B. 《国歌》   C. 《革命者歌》   D. 《正气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桃李生长在春日里,也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由桃李花开时的 (生机盎然  兴味盎然)联想到人的青春年华,从此青春有了一个花样美称 “桃李年”。而从《诗经》中的那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开始,“投桃报李”就成为了互相馈赠、礼   (shànɡ)往来这一传统礼仪的形象表达。同时,桃李花朵芬芳果实甜美,虽默默无言,但仍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树下因此被踩出一条小路来。司马迁便借此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飞将军李广的美德。当然,更 (鲜为人知  广为人知)的是,桃李可以代指弟子门生。白居易就曾用“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来表达对裴令公弟子满门的赞誉。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及横线处应填写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馈赠   guì    “长”字的第一笔是:丿     礼上往来

    B. 馈赠   guì    “长”字的第一笔是:一     礼尚往来

    C. 馈赠   kuì    “长”字的第一笔是:丿     礼尚往来

    D. 馈赠   kuì    “长”字的第一笔是:一     礼上往来

    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生机盎然   鲜为人知   B. 生机盎然   广为人知

    C. 兴味盎然   鲜为人知   D. 兴味盎然   广为人知

    3.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飞将军李广,由此可知飞将军李广具有的特点是:

    A. 诚恳真挚,深得人心   B. 骁勇善射,战果丰硕

    C. 弟子满门,德高望重   D. 智谋超群,意气风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朝花夕拾》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句子,对下列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这是《五猖会》中“我”的失望与无奈。

    B.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这是《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当时反对白话、提倡复古者发出的战斗檄文。

    C. “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这是《琐记》中作者求学时探求真理的热情。

    D.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对父亲要求“我”背书的不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根据《红岩》内容拟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阴云满天恐怖白雾绕山城”,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霉饭充饥忠于党歌乐山下

    B. 丹心一片染血红岩迎黎明

    C. 冰雪严寒方显出梅花香气

    D. 铁链哗哗誓死抗争卫信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红岩》中区委书记江姐要去(   )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A. 歌乐山   B. 华蓥山   C. 缙云山   D. 樵坪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由于《新华日报》的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焦虑。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   )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该报的前身叫《彷徨》,是由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在重庆市出版的“灰皮红心”的杂志,主要的编辑者有蒋一苇、刘熔铸、陈然等。陈然被捕入狱后,仍坚持秘密刊印该报。

    A. 《光明日报》   B. 《大公报》   C. 《挺进报》   D. 《中央日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   )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A. 新四军   B. 八路军   C. 解放军   D. 红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7 题
  1.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一幕幕戏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表达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悲欢离和悲欢离合)。

    在我国,戏剧多称为戏曲,具有丰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中国戏曲是世界戏剧百花园中瑰丽的奇葩。它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艺术于一炉,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戏剧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A】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B】北京的京剧雍容华贵,河南的豫剧高亢激越,江浙的越剧委婉悠扬,河北的评剧通俗亲切,安徽的黄梅戏淳朴流畅。【C】它们与其他各类剧种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1.文中加点字读音和横线上所选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心弦(xián)        悲欢离合

    B. 心弦(xuán)        悲欢离和

    C. 心弦(xián)        悲欢离和

    D. 心弦(xuán)        悲欢离合

    2.下面这句话应补在【A】【B】【C】中的一处,你认为放在_____处位置最为恰当:

    各剧种因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审美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

    3.请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雄姿威武迎春至,          

    A. 闻鸡起舞事业兴   B. 清音嘹亮唤福临

    C. 鸡唱曙光报吉祥   D. 莺歌燕舞贺新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是多面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清明一到,农夫起跳”,             。无论是慎终追远、郊游踏青,还是细雨绵绵、彩虹初现,亦或是春风送暖、杨柳依依,都是清明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

    为了【  】清明时节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之理,人们开展了春游健身和插柳植树活动。柳树得春气之先机,阳气最盛,古人以“插柳”避疫驱邪,又赋予其“插柳留春”的文化意蕴。后来,清明插柳之风逐渐发展为植树造林之举,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自唐宋以来,清明还有多种游艺活动,直至明嘉靖年间,还有游艺的相关记录。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随着时间流逝,游艺【  】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  )内“及”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红翠间错(jiàn)     管窥(kuì)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

    B. 红翠间错(jiān)      管窥(kuì)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

    C. 红翠间错(jiàn)      管窥(kuī)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

    D. 红翠间错(jiān)      管窥(kuī)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

    2.根据语意,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出两个,分别填入文中的位置是:

    A. 顺应  渐次   B. 适应  依次   C. 顺应  依次   D. 适应  渐次

    3.在文中 “     ”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清明让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B. 农民在清明时节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C. 在清明时节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D. 是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清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汉字的    ,后两种是汉字的     

    ②象形属于“       ”。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勾画出来。例如 “” 字,象形字,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像直视太阳时看到的形态,表示太阳。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主要区别是含有较抽象的部分。例如“”字,指事字,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表示刀的锋利部分。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将其字形字义合并,表达新的意思。例如“”字,会意字,左边是牛,右边一只手举一根枝条,表示手拿棍子放牛。形声属于“      ”。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表示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字,形声字,左边“木”是形旁,表示一种树木,右边“婴”是声旁,表示发音与“婴”字一样,表示樱树。转注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导致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表达相同含义时,会有相同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假借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文字对应,就找和它发音相同的字表示。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③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      。像“琴”“棋”是形声字,“凹”“凸”是指事字,“明”“笔”是会意字。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多。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而“鲤”“鲮”“鲩”等,难以用象形法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wèi)       “区”字的第二笔是:竖折

    B. 因为(wéi)       “区”字的第二笔是:撇

    C. 因为(wéi)       “区”字的第二笔是:竖折

    D. 因为(wèi)       “区”字的第二笔是:撇

    2.结合语境,在文中第①②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用字方法      造字方法       独体造字法       合体造字法

    B. 造字方法      用字方法       合体造字法       独体造字法

    C. 造字方法      用字方法       独体造字法       合体造字法

    D. 用字方法      造字方法       合体造字法       独体造字法

    3.在文中第③段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②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

    ③然而,当有了“六书”这套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套系统为依据。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4.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的“说文馆”门前有一副对联,上联为“解字有本”,请选出一幅恰当的下联是:

    A. 说经无双   B. 学无止境   C. 说字有法   D. 当之无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里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浑堪称世界奇迹。

    ②作为居庸关重要前哨的八达岭长城,典型地代表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崇山峻岭之中,两侧展开的悬崖上有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真实地反   甲   (应   映)了八达岭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③长城城墙上还分布着数百座雄关、隘口,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嘉峪关。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防线之间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因此有了“天下雄关”的美称。在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

    ④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因长城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   乙   (城   征)人未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助万里长城,诗人们或赞叹祖国山河的壮丽,或控诉战争的残酷,或表达浴血沙场报效祖国的决心……长城因诗歌的点缀而更加寓意丰富。

    ⑤万里长城蜿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登临长城,脚踏历史的方砖,品   丙   (味   位)中华民族千年沧桑历史,感悟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祈祷:愿万里长城永远灿烂,祝福我们的祖国万年长青!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划线句的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隘口(ài)      万字的笔顺是:

    B. 隘口(yì)      万字的笔顺是:

    C. 隘口(yì)      万字的笔顺是:

    D. 隘口(ài)      万字的笔顺是:

    2.对文中甲乙丙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反映  长征  品位   B. 反应  长城  品味

    C. 反应  长城  品位   D. 反映  长征  品味

    3.昔日阳关长亭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悲欢聚散一杯酒”,若让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阳关玉关门不闭   B. 西北东南万里程

    C. 万里长城万里歌   D. 东南西北半生情

    4.下面诗句中提到的“长城”与文段中所指“长城”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B.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C. 塞上长城①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D.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在北京城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可供后人瞻仰的故居。在故居中,你可以触摸历史,感受情怀。一代国母宋庆龄、思想巨匠鲁迅、革命先驱李大钊、文学大师茅盾……他们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传承。

    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两个城区。鲁迅故居位于阜成门地铁站附近,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这座四合院虽然简朴,来参观的人却是络绎不绝。展览以时间顺序记录了鲁迅的一生,有先生生前的衣物、文房四宝等文物3万余件。

    当然我们也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那些活灵活现的北京人【甲】祥子、虎妞、祁老爷子、大赤包、王掌柜、常四爷、程疯子等等【乙】老舍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大门。人,应该怎样活着,才不虚度年华【丙】走进老舍的世界吧!

    老舍故居位于灯市口地铁站西侧,也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bì(____),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后面是“丹柿小院”。每逢深秋时节,院中柿树缀满红柿,令人(身临其境  赏心悦目)。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宋庆龄故居坐落在积水潭地铁站以东。门前碧微漾,堤岸杨柳轻扬,院内绿树浓荫,廊前湖水环绕。这真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园。

    1.对文中画线字笔顺和加点字注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波”字的第四笔是撇  堤(dī)

    B. “波”字的第四笔是横钩  堤(tí)

    C. “波”字的第四笔是撇  堤(tí)

    D. “波”字的第四笔是横钩  堤(dī)

    2.对文中括号内所填汉字和横线处所选词语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壁   身临其境   B. 璧  身临其境   C. 壁   赏心悦目   D. 璧   赏心悦目

    3.下面这段文字出自老舍故居的前言部分。根据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甲】省略号 【乙】句号    【丙】破折号

    B. 【甲】冒号   【乙】省略号   【丙】问号

    C. 【甲】冒号   【乙】句号    【丙】问号

    D. 【甲】省略号 【乙】省略号   【丙】破折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十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①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  ①  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家训在中国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以自身经历来告诫他为人为官的准则。从此,周公训子便成为一段中国家训文化中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③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训,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等等。它们感召来者,   ②  后人。

    ④近年来,随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凝聚祖先智慧的家训,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以吴越钱氏为例,近年已经恢复了祭祖时恭诵《钱氏家训》的仪式。为了便于今人记诵,古老的《钱氏家训》采用了新的形式,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章。个人章强调“  甲  ”;家庭章强调“  乙  ”;社会章强调“  丙  ”;国家章强调“  丁  ”。

    ⑤在今天,那些千古流传、有广泛影响的优秀家训已经远远超出了“家”的范畴,成为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感召(zhā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横”

    B. 感召(zhà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斜钩”

    C. 感召(zhā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斜钩”

    D. 感召(zhà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横”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置业   滋养   B. 治业   滋养

    C. 置业   滋润   D. 治业   滋润

    3.下列词语中的“就”与“就封”一词中的“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就业   B. 持就火炀之   C. 功成名就   D. 瞬息可就

    4.依据文段,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②“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③“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④“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5.《钱氏家训》中,“家庭章”和下列《论语》中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A.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B.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C.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D.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十二)根据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白公馆里齐晓轩和成岗等地下党在图书馆的楼板下秘密集合时,与图书管理员老袁常用古诗作为暗号。请将下列诗句填到对应暗语后的横线上。

    A.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有人来了”的暗号是:___________。

    2.来的是“自己人”的暗号是:___________。

    3.“人走了”的暗号是: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吧,我对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在意了。对,在意。春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①秋天就不同了,立秋、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②况且它们的手一个一个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生硬,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走,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柔的一面,在它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笑容可掬的样子,把藏匿于瓦砾、枯草里星星点点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是一记重雷。

    乡村就有这么个好处,它使你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③比如霜降,它的威严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的,只有当这些“法律程序”走完了之后,它才冷下面孔说“不”。而它一旦说“不”时,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④节气就是这样有规,也守规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该立的时候立,该废的时候废。然而冷与热,立与废,都使你心服口服。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处暑(chù)          规矩(jǔ)

    B. 处暑(chǔ)         规矩(ju)

    C. 处暑(chù)         规矩(jǔ)

    D. 处暑(chǔ)        规矩(ju)

    3.4.下列文中加点字笔顺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字的笔顺依次:横、竖提、撇、竖弯钩

    B. “可”字的笔顺依次:横、竖钩、竖、横折 、横

    C. “由”字的笔顺依次:竖、横折 、横、竖、横

    5.6.下列对语段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句将立秋、处暑、白露等节气的依次到来比喻成坐滑梯,巧妙地写出了天气变化很快。

    B. ②句用“手”和“表情”的变化来告诉我们气温越来越低,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生动传神。

    C. ③句以霜降的寒冷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为例,具体地说明“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

    D. ④句中的“有规矩”和“守规矩”形象地说明了节气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来去有序,因果相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十)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北京建国门立交桥的西南角,有一处被车流包裹的静谧之地——北京古观象台。在这一方天地中,我们可以感受古代天文科技的魅力。

    观象台下,曲径通幽处,日晷、月晷和星晷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星球的日升月落、星辰运行。观象台上,陈列着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等8架清代铜制天文仪器。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古代的国家天文台称呼为“钦天监”,这个部门承担着观察天象、颁布历法、提示节令和时间的重任。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故宫午门上会举行隆重的大典,钦天监要将算好的下一年的历书献给皇帝,再由皇帝向全国颁布,下一年的生产生活就有制可依了。

    如今,古观象台周边早已高楼林立,星空不再清澈,观测的任务也搬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但当你眯起眼睛,似乎还能想象夜(幕暮)降临时,天官提着灯笼走上高台,熟练转动仪器,计算着这个城市上空的星辰运转。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曲径通幽(qū)     夜幕   B. 曲径通幽(qū)    夜暮

    C. 曲径通幽(qǔ)    夜幕   D. 曲径通幽(qǔ)   夜暮

    2.下列加点的“举”与“举世无双”中的“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举一反三   B. 举目无亲

    C. 举国上下   D. 举案齐眉

    3.下图中的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下列能表示圭表工作原理的成语是:

    A. 气象万千   B. 斗转星移

    C. 立竿见影   D. 夜以继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阳光•青春”主题活动的寄语,完成下列小题。

    青春,青春

    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行,

    “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

    青春是绿色的,如草原蓬勃坦荡。

    青春是金色的,如阳光普照四方。

    青春是彩色的,如百花迎风绽放。

    以勇敢战胜怯懦,用梦想指明方向。

    向前,向前——

    因为我们选择了远方。

    裹足不前?不,

    我们无惧担当;

    墨守成规?不,

    我们自有新的篇章。

    同学们,朋友们

    志存高远,百折不náo,

    让青春无怨无悔,

    让岁月溢彩流光!

    1.对寄语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及横线处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怯懦   qiè    “如”字的第一笔是:一    百折不饶

    B. 怯懦   qiè    “如”字的第一笔是:ㄑ    百折不挠

    C. 怯懦   què    “如”字的第一笔是:一    百折不挠

    D. 怯懦   què    “如”字的第一笔是:ㄑ    百折不饶

    2.对寄语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寄语中将“青春”比喻成“初春”“朝日”“百卉之萌动”,表现了青春的蓬勃与美丽。

    B. 寄语中反复使用“向前”,强调了青年人在梦想指引下所具有的勇敢与执着的特点。

    C. 寄语中用设问“墨守成规?不,我们自有新的篇章”,强调开拓创新是青年人的品格。

    D. 寄语中“让青春无怨无悔,让岁月溢彩流光!”运用对偶,抒发了对青春的留恋之情。

    3.冒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示下文;叹号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祈使的语气。你认为寄语中方格处可以运用哪种标点?结合寄语内容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对上面两则《论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两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两位弟子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问。

    B. 从两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两位弟子都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C. 两则都表现出孔子认为学《诗》比学礼更重要。

    D. 两则都表现出了孔子对弟子的肯定与鼓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下列对《朝花夕拾》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与同是留学生的同乡范爱农之间的真挚友谊和回国后继续与范爱农接触的生活片段。

    C.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D. 《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2 题
  1.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写一篇《红岩》读后感

    要求:①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②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结合自己暑假生活的亲身经历, 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800字。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