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null 14 题,单选题 13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如秦朝丞相王绾、御史大夫李斯等上书建议用最尊贵的“泰皇”为帝号也要称“臣等昧死上尊号”。这表达了

    A. 臣子张扬道义的抗争精神

    B. 权威文化的绝对服从意识

    C. 对无道君主的恐惧和懦弱

    D. 古人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8年8月,毛泽东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农林牧副渔,农业合作社原来就有。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的是

    A.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

    B. 促进所有制进一步变革

    C. 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工业化

    D. 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

    A. 实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

    B. 表达自己虚心纳谏的决心

    C. 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

    D. 借鉴历史教训以维护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4 题
  1. 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作者认为

    A. 欧洲一体化必须把政治一体化排除在外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必然会面临一系列挫折

    C. 欧盟成员国一体化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D. 欧洲一体化深度和广度会有一定的限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说:“此次中国委员即非激于意气,出于偏爱,而为代表全体国民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可漠然视之乎?我国或因中国问题而陷于意外之难境,未可知也。”日本代表担忧的是

    A. 中日关系因和会而恶化

    B. 中国民族主义日益觉醒

    C. 日本对华政策陷入困境

    D. 中国外交得到国际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事部署为:三路围攻长沙。第一路,从安源出发进攻萍乡、醴陵,向长沙进军;第二路,从修水出发,夺取平江,向长沙进发;第三路,由铜鼓向浏阳进攻,形成包围长沙之势。这样的部署表明

    A. 农村包围城市思想正在形成

    B. 湘赣边工农运动发展迅猛

    C. 中共以俄为师领导中国革命

    D. 对敌我力量对比认识不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2中苏条约补充协定规定:无论是在苏联的中亚共和国和远东地区的领土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满洲和新疆境内,都不给外国人提供租让权,并不允许有第三国的资本或这些国家的公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经营活动。规定表明

    A. 两国相互维护领土主权完整

    B. 两国关系具有结盟的性质

    C. 两国关系以平等互利为原则

    D. 两国致力于加强经济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登莱青道是清代管理今胶东半岛一带的行政机构,除管理地方的传统责任外,还负责“海关税收与办理通商口岸交涉事宜”。自1862~1911年共20任道员中,有15人籍贯是江苏、广东、湖北等沿海沿江省份。道员的籍贯分布表明

    A. 社会形势变化影响选官标准

    B. 东南沿海省份政治地位上升

    C. 山东与东南沿海的联系密切

    D. 官员使用中存在着地域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学家徐中约先生指出:南京政府以远离内地的沿海地区为根基,依靠海关关税、城市商业税来维持生计,缺乏发起社会和经济改革的必要动机。作者认为南京政府在经济施政方面的特点是

    A. 忽视农村和农民问题

    B. 保护城市对农村的掠夺

    C. 不愿以改革促进发展

    D. 以保证财政收入为目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敦刻尔克撤退指二战初期34万英法军队在德军包围下撤退到英国的奇迹。1938年武汉沦陷后,在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指挥下,大批来自全国的航空、兵器及轻重工业的机器设备被紧急抢运入川,建立起了大后方军工和民用的工业区。这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其准确含义在于这一壮举

    A. 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B. 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布局

    C. 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建设

    D. 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认识上经历了“利用论”→“补充论”→“重要组成论”三个阶段。这一认识的变化过程直接体现了

    A.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B.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熟

    C. 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D.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主张自由贸易,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而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年)则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二者的不同表明

    A. 经济理论随时代发展而更新

    B. 经济理论服务于现实需要

    C. 德国经济的竞争力不及英国

    D. 实现工业化存在不同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新全球史》是当代美国学者本特利和齐格勒合著的世界通史著作。该书第六部分标题为:革命、工业和帝国时代(公元1750~1914年),其中包含“大西洋世界的革命和民族国家”“世界帝国的建立”等5章。以下最有可能属于该部分其它章的题目的是

    A. 新世界:美洲和大洋洲

    B. 大战:混乱中的世界

    C. 工业社会的产生

    D. 没有国界的世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这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

    A. 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而陷入动荡

    B. 贫富悬殊导致工人运动高涨

    C. 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

    D. 法西斯滋长威胁到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36年斯大林在全苏联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所作报告中称: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剥削人的现象已被铲除和消灭。因此国内只存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由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所组成的阶层。报告中“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的基本依据是

    A. 公有制形式的确立

    B.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C.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 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 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 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C. 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 《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袁伟时教授指出:“现实环境也会刺激历史研究者的思考,影响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对史料的选择和分析。”他强调历史研究应当

    A. 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

    B. 服务于当代社会的需要

    C. 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

    D. 通过不同手段认识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3 题
  1.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这说明古代司法

    A. 缺少私有财产保护观念   B. 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预

    C. 民事案件没有规章可循   D. 传统观念影响司法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03年,梁启超指出,即使在这一时期(春秋战国),中国的知识阶层也有诸多弱点而远逊于希腊哲人:如大都以向统治者献策为己任,“门户主奴之见太深”。他认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差距在于

    A. 强调人伦秩序缺乏人本色彩   B. 致力于维护专制集权政治

    C. 重视个人前途缺乏社会担当   D. 缺乏思想自由与品格独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学者认为,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这一观点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在于

    A. 直接民主泛滥导致决策失误   B. 抽签选举无法保证执政者的素质

    C. 权力制约致使行政效率降低   D. 财产资格限制下层民众参与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不能反映

    A.主权在民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滥保举人及滥奏贬人者,黜为农”“凡天下诸官,每礼拜日依职份……颂赞天父上主皇上帝,讲圣书,有敢怠慢者,黜为农”“官或违反十款天条及逆命令受贿弄弊者……黜为农”。这些内容突出表明《天朝田亩制度》

    A. 对官员管理赏罚分明

    B. 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C. 包含着对农民的歧视

    D. 存在不切实际的一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的路线政策中的“关门主义”错误,改“工农共和国”口号为“人民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力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放弃民主革命纲领

    C.犯了右倾错误                  D.改变了政权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其中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指

    A. 放弃冷战思维实行缓和战略   B. 多极化趋势下的战略收缩

    C. 战略争夺重点转向第三世界   D. 竞争重心从军事转向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A. 雇佣关系出现   B. 家庭手工业发展

    C. 自然经济解体   D. 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手工业中的农家棉纺织业、制针、制烛、木版印刷等行业走向没落,另一批手工业行业如制茶业、丝织业、缫丝、轧花、制裘、毛笔、中药加工、木器却意外得到了发展的空间。这表明

    A. 自然经济有较强的独立性   B. 近代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

    C. 中国已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D. 技术水平决定行业竞争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部分史学家认为,“在周朝后期,产生了两种向儒家观点挑战的哲学,成为其长久的对手。这两种哲学都未成功地使受过教育的阶级永远拥戴,但都反复地被用来作为另一种选择,或作为对孔子思想的必要补充。”纵观古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史,“这两种哲学”是指

    A. 墨家和法家

    B. 法家和阴阳家

    C. 道家和法家

    D. 佛教和道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朱熹为了让大家明白他的思想,讲了佛教中月印万川的故事: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海却可以看到无数月亮,无数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表达的思想是

    A. “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B. “遏人欲而存天理”

    C. “慎思明辩,格物致知”

    D. “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指出:“不幸李氏(李贽)于晚明专制政府恶化之时,上则权臣逆阉专国,下则科举道学坏才。愤世嫉俗,养成满腔郁勃不平之气,激荡发泄……”作者认为,李贽的思想

    A. 已具有早期启蒙的性质   B. 反映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表现出经世致用的抱负   D.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 《四书章句集注》

    C. 《清明上河图》

    D. 王祯《农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神话中的盖房搭棚的有巢氏,精于制陶的尧帝,发明舟楫的帝俊,都可视为史前时代某一行当的行业始祖神。人们常常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常常用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概称古代的工匠行业。古籍记载,“赵州石桥甚工,磨雕秘制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勾栏有石狮子。龙朔(唐高宗年号)年中,高丽谍者盗二狮子去,后复募匠修之,莫能相类者。”

    中国历朝历代虽有轻工重农思想,但实际上由于工匠关乎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国家的军事实力……“六部”之中,没有农部,却有工部,掌管工程、工匠、水利等事务。

    ——摘编自《培育工匠精神提高供给质量》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手工业工艺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因,并简要评述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效率大幅提高;1764年,织布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跑人,不仅是科学家,更是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发明家,1879年,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成功制成了白炽灯泡。以爱迪生为代表的工匠精神,也丰富和发展了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德国到19世纪30年代才开启工业革命的序幕,凭借着过人的工匠精神,“德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标签而享誉世界,也使德国在钢铁、化工、机械、电气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全球知名企业。1896年,英国罗斯伯里伯爵说:“德国让我感到恐惧,德国人把所有的一切……做成绝对的完美。我们落后了。”近代以来,中国工匠群体却未能迅速融入世界产业革命的洪流……

    ——编自《培育工匠精神提高供给质量》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近代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简要指出为什么近代中国工匠群体“未能迅速融入世界产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妇女的地位及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折射出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前四史”中,专门为妇女列传的,共计九篇,占“前四史”全部三百八十五篇的2.3%。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缘的关系依附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政必酿成祸患,这又把妇女摒除在政治之外。礼教异常重视女子的“德育”,尤其是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即所谓“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教条。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原因。

    材料二艾释黎勋爵在他的演说(1844年3月15日在下院发表)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因为他的两个女儿上酒馆而责骂了她们,她们却说自己已经被训的烦死了:去你的吧,我们还得养活你!也应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英国出现的新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中国近代的一则离婚案例

    上告人张秦氏(年24岁,山西万泉人),被上告人张风巍(年28岁,山西万泉人)。上告人称与被上告人素无感情。被上告人听其奸妇之言,对上告人常行殴打,民国9年3月间,被上告人曾以手掬上告人颈部,以膝抵其胸间,致其受伤。经地方法院调查取证,认为上告人所述属实,准其离婚。

    ——《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3)材料三中,张秦氏提出离婚的理由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江南制造总局

    《申报》

    轮船招商局

    发昌机器厂

    上海强

    学会

    《时务报》

    《青年杂志》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淞沪会战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结合国际背景,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