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33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C.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D.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 晋语》曰:“同

    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道德规范   B.宗法关系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 、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 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利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将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

    A.对《圣经》负责       B.对宪法负责        C.对各州负责        D.对国会负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

    A.采取联邦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实行两党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制度创新(使国家)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用全球史观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说明研究者的立场与视野影响史学研究的成果

    C.用文明史观客观评价了英国发动侵略的影响

    D.说明新史观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新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         B.《北京条约》 大沽保卫战

    C.《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他."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天朝天亩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到:“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诸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该日记中所说的“书”应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军队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比较积极抗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下列口号对应的历史时期,正确的是

    A.“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国民大革命时期

    B.“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时期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解放战争时期

    D.“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政府全体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公社委员会没收私营企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第4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

    A.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B.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72年9月25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宴欢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周恩来致欢迎词后,田中致答词。在谈到侵华历史时,他表示:“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期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麻烦,我对此在此表示深切反省之意。”田中首相的这种说法

    A.深刻反省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历史

    B.说明了日本敢于正视历史

    C.用麻烦二字是对侵华战争的轻描淡写

    D.中日之间在国家利益、历史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80年代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迅速增加

    B.第三世界的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人权论是:“长期以来,不干涉主义一直被视为国际秩序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但不干涉原则必须在一些重要方面加以限定;国家主权并不及人权和防止种族灭绝重要。”克林顿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基于这种理论,美英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这种理论是

    A.打击恐怖分子        B.维护世界和平

    C.人权高于主权        D.尊重各国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有人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对于研究商朝历史而言,下列各项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封神榜》                   B.甲骨卜辞

    C. 武王伐纣的历史传说         D.周人有关商朝的记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能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一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共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动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4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2分)

    (3)依据上述两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大战刺激了诸如美国、日本和英联邦自治领之类国家的工业化,打破了这一经济平 衡。这意味着英国海外市场的减少;尤其是纺织 品市场的减少。在纺织品方面,英国面临着日本的激烈竟争。英国商船队在很大程度上遭到破坏,和英国不再是世界金融中心这一事实一样,也使无形收入减少。布尔什维克革命进一步损害了英国的经济,因为它不仅消灭了大量的投资,还消灭了一个重要的制成品市场。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这些状况必然产生政治上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自由党的衰落,当时工人们因希望摆脱困境而愈来愈转向工党。……每一个都有自己医治国家弊病的灵丹妙药:保守党提倡保护贸易制;日益衰落的自由党提倡自由贸易,工党提倡资本课税和重工业国有化。最终结果是保守党和工党一个接一个地交替组阁,但没有一个内阁能大大改善国家的命运。

    —摘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经济衰退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英国的经济状况对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