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康熙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 等级森严

    B. 商业繁荣

    C. 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 海外贸易   B. 民主政治   C. 文化教育   D. 军事外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

    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 君主专制的加强   D. 八股取士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A. 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A.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 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D.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历史。《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 光武中兴

    B. 统一全国

    C. 科举制的创设

    D. 大运河的开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四方丰稳(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材料中的“丝路人”包括

    ①张骞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都属于宋代的是

    A. 发明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用于航海

    B. 改进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C. 《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研学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A. 在埃及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在巴比伦的故土欣赏大竞技场的异域风光

    C. 在印度古城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D. 在罗马博物馆品味佛教发祥地的千年沧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人研究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总结道:“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这“两件礼物”指的是

    A.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B.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C. 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

    D. 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重新往回收了一点。”材料中“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

    A. 君主专制的确立

    B.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议会制的确立

    D. 分权制衡原则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面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写道:“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造成上述材料中“铁路通行”的直接因素是

    A. 治铁业的发达

    B.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C. 斯蒂芬森蒸汽机车的发明

    D. 内燃机的诞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开始于

    A. 偷袭珍珠港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 联合国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 三国同盟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德国闪击波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手工业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 司母戊鼎

    B. 兵马俑

    C. 三彩骆驼载乐俑

    D. 青花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A.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 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D. 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主题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A. 杯酒释兵权

    B. 《清明上河图》(局部)

    C. 锦衣卫印

    D. 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以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A. 古代希腊

    B. 古代日本

    C. 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D. 近代俄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均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B.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

    C. 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

    D.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收《魏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归纳其主要内容。

    材料二:是时,朝廷已……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

    ——魏源《圣武记》

    (2)材料二中的“朝廷”是哪一朝代?依据材料二,归纳“圣祖”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5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1935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美国历史上哪一事件的内容?其突出特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其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福利国家政策。1945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等,涵盖了养老、疾病、工伤、失业等八大保险项目。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改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制度和特点各是什么?

    材料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德国领土面积的变化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这反映出战后世界的哪一新秩序?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判断德国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世界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材料三  见图:

    (3)从材料三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德国加入欧盟体现了二战后欧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的出现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