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单选题 3 题,选择题 29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 题
  1.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B.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A. 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B. 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

    C. 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D.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 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 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 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9 题
  1.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 维护周礼

    B. 实行仁政

    C. 强调教化

    D. 为政以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因果报应

    B. 天人合一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 反对君主制

    B. 主张民主

    C. 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 维护君主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时产生了分歧。有位同学上网查到了朱熹的一段言论:“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据此分析,该同学最想得出的结论是(  )

    A. “灭人欲”就是消灭人的一切欲望

    B. “灭人欲”就是消灭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C. “灭人欲”就是消灭人的正当欲望

    D. “灭人欲”的有效方法就是“致良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 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对比解读正确的是(  )

    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

    1

    处己(修身、励志)

    5

    37

    2

    勉学、治学

    3

    29

    3

    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3

    14

    4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6

    24

    5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

    5

    26

    6

    从政

    11

    17

    7

    治国

    2

    4

    8

    女诫

    5

    2

    9

    教子原则

    2

    6

    唐宋家训内容的对比研究

    A. 唐宋时期的家训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

    B. 宋朝家训“处己”数量最多是受到理学的影响

    C. 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了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

    D. 宋朝家训“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的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下至唐代,虽仍是儒释道三足并峙,而实际上,佛教已成一枝独秀。” “士大夫寻求人生真理,奉为举世为人之最大宗主,与夫最后归宿者,几乎惟禅是主。”这说明

    A.佛教挑战儒家思想的地位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学者魏斐德在研究中国某一时期思想史时指出:“他们通过割断超越的宇宙中的等级与现世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使帝国的统治失去了神圣的光彩,并将经典中主张的那种古代的‘封建’重新调整,以此代替传统的统治四方的中央权威。”这里的“某一时期”和“他们”最有可能是指(  )

    A. 先秦的儒学家   B.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C. 晚清的维新派   D. 民初的新文化运动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 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 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 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象征皇权的阳陵虎符上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在阳陵”。其中对铭文字体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 “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 “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

    A. 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   B. 各种历史文物

    C. 各种历史教科书   D. 当时的客观事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这“四面镜子”分别是

    A.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B.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C. 《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D.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这说明(  )

    A. 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 社会环境对科技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C. 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 中国发明对外国资本主义发展起到决定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

    A. 苏格拉底

    B. 彼特拉克

    C. 马丁•路德

    D. 康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路德曾说:“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

    A. 宗教信仰是愚蠢的

    B. 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C. 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D. 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 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C. 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 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文艺复兴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大多和宗教有关,宗教改革家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说明

    A.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不反对天主教会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

    D.宗教改革中改革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基督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

    A. 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 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 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D. 个人意志即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使德意志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引起了德意志民族的分裂和政治力 量的重组,同时使邦国借机扩充领地面积、扩大邦国职能范围、强化邦国臣民的国民意 识。这表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

    A. 扫除了德意志统一的障碍   B. 促进了诸侯邦国的国家构建

    C. 引发德意志文化上的分裂   D. 削弱了教会和世俗政府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这段话主要表明他主张(  )

    A. 君主立宪   B. 法律至上   C. 社会契约   D. 三权分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发展的核心。如果把15到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大的特征是 (   )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

    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

    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

    重大的打击” (  )

    A.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 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

    C. 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D. 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不符合该论述的是

    A.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B.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C.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

    D.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甸甸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段材料说明牛顿的发现(  )

    A. 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 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C.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 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 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 人道” 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 天道” 和“ 人道” 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 天文”和人文” 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一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具有“ 天道”和 人道” 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扼要分析战国时期“ 天道” 和“ 人道” 思想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是怎样适应大一统需要的?

    材料三、“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实现新发展的?

    材料四、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徙戈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臣》

    (4)根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所提倡的君臣关系。从经济、政治角度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延续了孔子“礼”的思想,强调的对等级社会秩序的尊崇,逐渐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材料二  儒家思想的现实精神与乌托邦性格,使之与君主专制既结合又存在着深刻的紧张、摩擦与冲突,从而造成了对专制君主的某种内在的制约调节机制。

    结合汉代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的关系,探讨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任选以上一种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