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材料分析题 4 题,单选题 3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然而到了

    1917年时,威尔逊个人却将这个国家引向战争。从中立走向干预的一个原因是战备运动-1916年6月3日威尔逊政府通过了《国防法》,这一法案标志着战备运动达到高潮。运动期间的军事宣传使美国人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另一个因素则是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没有多少痛苦和牺牲的军事行动让美国人体验到了乐趣。美国介入战争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美国的金融和工业一直在向协约国赊卖军用物资,如果他们的主顾失败了,这些金融业和工业也将被毁掉。而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也加速了美国的参战。最后,1917年3月沙皇政权被推翻使美国有可能加入一个民主国家的联盟来反对中欧的专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中立到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今、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有美官更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宋朝“年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印刷。“小报”则是一种流行于南宋的非官方报纸,内容以“率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史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16世纪中叶后,明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政府监督下,选一部分从内部有关部门抄来的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出版和派还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

    ——摘编自梁甲庐《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  近代报纸是外国人先办起来的,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达一万七千份,在当时国内最受欢迎。同时,一大批学习最新科技知识的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如《农学报》《新学报》《格致新援川普通学报》《中外算报其地学杂志》等。除《地学杂志》在北京出版外,其余都在上海。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这些刊物上先和读者见面的,7年后,沪宁一带成为全国报刊的中心,上海一地报纸过五十家,全国日发行量五万份以上的报纸全部集中在上海。

    ——摘编自她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报业出现的新变化,并予以简要评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治吏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位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材料  查理卓别林,189年生于英国伦敦,1918年卓别林在洛杉矶好莱坞开设了电影公司。

    1925年主演《淘金记》,讲述了一个流浪汉凭借自己的善良、勤劳和坚韧而收获财富和爱情的故事,1931年的《城市之光》展现了流浪汉和盲人卖花女之间的“悲与喜”“笑与泪”,卓别林通过执着的流浪汉与反复无常的富翁的际遇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表达出来,1936年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在1940年的《大独裁者》中,卓别林通过表演,对大独裁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并在片末的演讲中说出了他的心声:“独裁者会死去,他们从人民手里夺去的权利即将归还人民。”

    ——摘编自盛瑞样《每天了解一个人——查理·卓别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卓别林影片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卓别林取得成功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2 题
  1. 1928年6月,南京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政府陆续与法、英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A. 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B.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C. 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

    D. 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初政府规划南京城内制售铜铁器在铁作坊,皮草市场则在笪桥南,履鞋在轿夫营,伞则在应天街之西,木器南在钞库街,北在木匠营。明初南京城的工商业布局

    A. 是坊市管理体制的体现

    B. 表明政府利用集聚推动发展

    C. 便于政府强化城市管理

    D. 符合工商业市镇拓展的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工厂内迁的提案。从1938年到1942年底,内迁厂矿共计639家,器材12万多吨,技工1.2万余人;以机器、纺织为主。这一举措

    A. 导致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

    B. 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展开

    C.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

    D. 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2年,周恩来深入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经验,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国已建交的东南亚国家,过去是殖民地,现在由当地资产阶级来统治。”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原则 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

    有关社会主义

    有关辩证唯物主义

    有关历史唯物主义

    有关计划经济

    有关国民党历史

    有关三民主义

    32本

    23本

    23本

    19本

    8本

    13本

    据上表可知

    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

    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已具有民族认同意识 B.区域间文化交流频繁

    C.宗法制度影响力较大 D.世袭制维护贵族特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左传·昭公七年》载:“单献公(春秋单国国君)弃亲用羁(寄客)。”结果单襄公、单顷公的族人杀掉单献公而另立单成公,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传统政治秩序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

    C.父系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D.宗法性家臣保持了政治稳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对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描述准确的是

    A.分封制的推行巩固了西周统治

    B.秦朝在全国大规模推行郡县制

    C.西汉初期政府推行郡国并行制

    D.藩镇割据造成了五代十国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以此避免触犯众怒,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权臣豪强对专制君主的畏惧 B.儒学忠君思想的进一步理论化

    C.汉代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太宗曾批当时的厚葬风气,认为礼法已有对丧葬的详细记载,厚奉终实乃徒伤教义,然而许多厚葬风俗如刻碑志,烧纸钱,行佛事都在唐代兴盛并传续后世,历代厚葬之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权威受到冲击 B.传统文化浸润颇深

    C.三教合一影响深远 D.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以唐朝为界观察,唐以前的江南一带没有长期割据并立的政权。唐朝瓦解后,江南一带割据政权有五个,且这些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远超过北方割据政权。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A.江南比北方更稳定 B.北民南迁导致南方割据局面

    C.江南经济日渐发达 D.政治重心由北逐渐向南移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与唐朝以前成片的规模巨大的地主庄园比较,宋代以后的“庄园”已经演变为分散在各地的零碎“庄田”的总和了.这种大土地趋向碎片化的过程,客观上反映了宋代

    A.土地兼并有所缓解 B.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自耕小农经济发展 D.国家丧失了对土地及赋税的控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301年,徐元瑞的《史学指南》称行省为“分镇方面”,元末柳贯则云“行省画地统民”,与柳贯同仕于顺帝朝的湖广行省平章星吉也自称:“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这说明

    A.行省事实上成为地方最高官府

    B.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比较完善

    C.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行省逐渐演变成为割据的藩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自明中叶以来,部分江南市镇逐渐把丝作为主业,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亦由种植业转移到蚕桑业,农耕被看作副业,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抑商政策相对宽松

    C.经济结构有所调整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皇帝认为立崩立长的说法,并非确论,储君不可不立,又不可将所定立的储君显露出来,这样才是“良法美意”,乾隆皇帝秘密立储的目的是

    A.摆脱宗法观念影响 B.开创新的继承规则

    C.提防臣下结党营私 D.注重维护中央集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咸丰年间,清廷默许统兵大员和各省疆臣便宜行事,地方督抚不但获得了原先中央所有的筹饷权、募兵权,即连设立藩司之外财政机构的事实也得到清廷默许。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外来侵略威胁清廷统治 B.清政府君主专制面临危机

    C.内外危机影响权力结构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89年至1893年,中国进口机器设备的年均值为45万关平两(海关记账单位),这一数字在1894年至1899年间达到了175万,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洋务运动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变化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甲午战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

    A.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推动了女权运动兴起

    C.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记载,中国的纺织公司从1911年的22家增长到1919年的54家,到1921年已达109家;面粉厂从1916年的67家增长到1918年的86家,这反映了当时

    A.一战为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民族工业摆脱对外资依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公开批判杜甫描写盛唐景象的名句“香稻啄余器粒,碧梧栖老凤枝”,应是“鹦鹉啄粒,凤凰栖枝”。这反映胡适

    A.痛心国家危亡的爱国情绪 B.抨击封建王朝的儒者之风

    C.支持文学改良的坚定态度 D.宣扬国民平等的价值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五四运动中,先进的知识青年既吸取着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又迸发着因“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激起的爱国之心,这说明五四运动

    A.具有启蒙与救亡的双重性质 B.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群众

    C.改变了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 D.是局势变动导致的偶然事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明确了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王明主张“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要求共产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统一指挥,统一编制,统一武装,统一纪律,统一待遇,统一作战,统一行动”。“服从”与“统一”的主张

    A.反思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B.缓和了国共两党间的矛盾

    C.存在忽视抗日自主性的问题

    D.提升了共产党军队的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45年《救国漫画》刊载了名为《良民塑像》的漫画。此漫画所反映的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加快了民主革命胜利的进程 B.维持了战后社会局势的稳定

    C.引领了民众生活时尚的潮流 D.推进了对于亲日汉奸的清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是某市各类商业机构1949年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市工商业

    A.为国民经济调整奠定了基础 B.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

    C.推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发展 D.各类型企业的分布比例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面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反映出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再现了土地改革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D.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改善 B.中国的改革开放

    C.两极格局的缓和 D.意识形态的淡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古希腊《荷马史诗》中记载了在远古时期,希腊人在诸神的支持下,凭借智慧最终攻克了特洛伊城,19世纪考古学家在土耳其发掘出了古特洛伊城的遗址及其在公元前12世纪遭受战争的痕迹。根据这一考古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古希腊主流思潮仍是神灵崇拜 B.古特洛伊城遭遇过战争破坏

    C.荷马史诗的描述属于历史纪实 D.考古结果最能反映历史真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

    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

    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大宗商品如香料、茶叶、咖啡等贸易比重下降,纺织品的比重上升,此外粮食、煤炭、钢铁、农业原料、运输材料等商品的贸易也有了较大的增长。影响国际贸易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欧洲工业革命加速 B.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西欧农业快速发展 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68年,勃列日涅夫表示:“当内外敌对势力试图扭转某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当那个社会主义国家事业遭到了危险——对整个社会主义共同体的安全构成威胁,这就不再仅仅是那个国家人民的问题,而变成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关心的问题。”这段话表明当时苏联的外交

    A.注重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B.在美苏争霸中呈战略防御态势

    C.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旨相近

    D.具有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是支撑祖国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力量对爱国的认识。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顾炎武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人下者,匹夫之贱与之有责焉而已矣

    义和团运动

    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收回权利运动

    主张文明排外,通过合法手段收回部分权利

    辛亥革命

    孙中山提出“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五四运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国民革命运动

    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

    抗日战争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英美结成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

    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所提取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信息完整,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