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55 题,null 4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35 题,困难题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1952年至1957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3%上升到45%,轻工业的比重由62.7%下降到55%。同期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43.3%,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5%。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B.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

    C.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D. 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55 题
  1.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

    A. 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B. 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C. 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 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 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 权力分散

    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何怀宏先生指出,世族是“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自然也不是“士及庶人家族”。由此可推断,这种“世族”

    A. 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

    B. 春秋时期往往可议决国家大事

    C. 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力量

    D. 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作为皇帝近侍的“内官”原本地位卑下,但从汉朝时起逐渐参与政事,此后先后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枢密院、内阁、军机处等要害部门出现,这些都是私权公化的典型。这一“私权公权化”的演变反映了

    A. 选官任官权由地方转到中央

    B. 权力不断集中控制

    C. 皇权面临着相权的挑战

    D. 国家机构遵循分权制约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贞观五年,唐太宗设“九卿议刑”制,亲自规定“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此外,他还总结维承并发展自汉以来的“录囚”制度,即皇帝和各级司法、监察机关对囚犯的情况进行审录。这表明

    A. 唐初皇帝具有慎刑理念

    B. 古代德刑并举的传统

    C. 中央监察制度不断发展

    D. 唐初行政受司法制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2016年浙江省博物馆“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特展上,布展的工艺美术品中有江西省博物馆戴新近出上的银鎏金魁星(即廿八星宿的奎星,后人附会其能主文运)盘,盘心是安放杯盏的菱花形凸校框,框外盘底则是图案,其下面一树桂花盛开,隐喻“蟾官折桂”。此盘反映出南宋时

    A. 科举影响民俗心态

    B.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C. 冶金制作工艺高超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诏书中说:“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缘阿附,辄窃仕禄。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风俗之弊,一至于此。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材料表明朱元璋

    A. 深刻认识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

    B. 客观上传承与强化了中国儒家文化传统

    C. 真正以经世致用的思想确立人才选拔方式

    D. 对科举制度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

    A. 军机大臣参与决策

    B. 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 军机处、内阁的相互制约

    D. 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汉“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这说明汉代

    A. 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 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

    C. 田赋之外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困苦

    D. 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B. 精耕细作不被重视

    C. 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D. 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宋人庄季裕《鸡肋编》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据此可知,宋代的茶叶贸易经济影响不包括

    A. 促使商业贸易兴盛

    B. 带动市井生活繁荣

    C. 推动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D. 促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庄季裕《鸡肋编》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材料反映当时

    A.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商业城镇逐渐兴起

    D. 出现了地域性商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一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

    A. “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

    B. 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

    C. 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

    D.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睢》、《兼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A. 人文关怀

    B. 民本思想

    C. 批判现实

    D. 仁爱至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A. 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 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 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

    A. 人情大于法制

    B. 以礼入法伦理关怀

    C. 凸显皇权专制

    D. 深受豪强地主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明朝末年,作恶多端的魏忠贤遭贬自缢后,人心大快,世何紛传,演魏忠贤一事的小说一时成为热门。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皇明中兴圣烈传》(后改为《佛忠贤轶事》、《警世阴阳梦》《梼兀用评》等。这主要说明了

    A. 评论宦言专权是明末小说的题材之一   B. 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有更深认识

    C. 魏忠贤的倒台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 明末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A. 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 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 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该观点

    A. 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

    B.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 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D. 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 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C. 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D. 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最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

    “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

    日伪政权教科书

    “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

    中共根据地教科书

    A.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B.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的统治结束

    C. 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

    D.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A. 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 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C. 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 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2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是中国国民革命将来的发展和最后的成功的唯一保证”。中共中央提出此主张的意图是

    A. 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B. 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C. 抵制“城市中心论”的主张

    D. 加快国民党改组的步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38年4月上旬,日本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日本华中方面军夹击武汉。后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而导致“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从而放弃了沿平汉线南下参加武汉会战计划。这说明

    A. 日军全面侵华初期计划不够周密

    B. 敌后战场由此成为日军进攻重点

    C. 世界战局变动影响了日军侵华方针

    D. 中共抗战给予正面战场战略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说,新中国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 意在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问题

    B. 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 改变了新中国外交孤立的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A. 江南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B. 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云:“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 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1.6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17%,到1942年,金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49.9万元,为全园工业资本的10.8%。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

    B. 民族工业向内地的迁入

    C. 滇缅国际交通线的打通

    D.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

    A. 使农村家庭承包取代了人民公社

    B. 顺应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C. 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

    D. 使农村形成生产责任的垄断经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表明

    A. 国企改革缺乏配套性措施

    B. 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

    C. 外国对国企改革缺乏信心

    D. 冷战思维影响外媒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

    A. 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

    B. 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扩大

    C. 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D. 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近代中国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 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 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C. 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D. 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由此可见

    A. 社会变革动力不足

    B. 洋务运动规模有限

    C. 暴力革命不可避免

    D. 儒家思想推动社会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科目

    内容

    社会

    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

    国语

    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

    算术

    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

    音乐

    国耻歌、义勇军歌等

    A. 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

    B. 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

    C. 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D. 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毛泽东曾说:“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A.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C. 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特别提出,必须特别注意培养精通生产技术和其他各种专门业务知识的干部,必须在各个地方注意培养熟悉当地的情况、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本地干部。这些论述的提出是由于

    A. 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已经完成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在全国逐步实施

    D. 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在全国展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针对雅典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平民主义政体的精神即为自由,通常说每一平民政体莫不以自由为其宗旨。”据此,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A. 雅典的民主是平民的民主

    B. 雅典城邦出现人文主义精神

    C. 雅典人开辟宽松的社会风气

    D. 主权在平民观念在雅典已凸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对这部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 总统任命内阁须经参议院同意

    B. 内阁和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C.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与平衡

    D. 利用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A. 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B. 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C. 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

    D. 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

    A. 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

    B. 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C. 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

    D. 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 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B. 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C. 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D. 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工人监督条例》,根据企业的规模实行不同的监督方式,或者全体工人直接监督,或者由工人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这表明

    A. 新政权采取了渐进的过渡措施

    B. 十月革命在经济领域具有保守性

    C. 新政权致力于保护资本主义发展

    D. 革命期间未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这场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C. 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

    D. 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1688~1780年期间,英国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这种社会结构

    A. 利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

    B. 否定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C. 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 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

    A. 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 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

    D. 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有学者评论二战后某国家经济时说:“这种经济的实质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作用仅限于通过法制保障经济自由和通过社会福利保障社会公平和安全。”下列关于这一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

    B. 进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

    C. 注重限制垄断行为以保护竞争的秩序

    D. 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有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不管西方舆论对新自由主义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痼疾’的功能如何赞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似乎总是不合时宜地袭来。……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这些年代,经济和金融危机已成为流行病”这说明 

    A.资本主义社会因经济危机而步入绝境

    B.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新自由主义医治经济危机的作用有限 

    D.新自由主义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国家不断遭到恐怖袭击;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A. 发达的国家主导全球化

    B. 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 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D. 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

    B. 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C. 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

    D.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1.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 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 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 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2.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神赐给雅典城邦的一只马虻,这个城邦因为身体庞大而日趋懒惰,需要马虻的刺激;而孔子则发出“文王后,古代文化都在我身上”的豪言壮语。可见两者

    A. 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B. 都提倡“认识你自己”

    C. 都以“人事”为哲学对象

    D. 主张做事要审时度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3. 伏尔泰说:“为了我们这些悲惨而又能思维的动物的共同利益,是否必须承认有一个赏罚严明的上帝,他可以同时作为我们的约束者和安慰者呢,还是扬弃这一观念,一任我们陷于绝望的灾难中、沉溺于不知悔过的罪行中呢。”这表明伏尔泰

    A. 推崇理性高于信仰

    B. 强调宗教存在的必要性

    C. 认为宗教能够解除困苦

    D. 主张人的自然平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4. “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一假设的提出

    A. 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

    B.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学说

    D. 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5. 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红高粱》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

    A. 历史的时代

    B. 政治的时代

    C. 艺术的时代

    D. 产业的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4 题
  1. 宋代社会风水师认为:“水代表财富,客厅摆设山水画时,就必须注意画中水流的方向不可以朝门口、屋外,而水流的方向最好是主卧房、屋内。”这反映了宋代

    A. 新兴资产阶级开拓进取

    B. 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人格

    C. 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修养

    D. 社会文化和生活的价值导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

    C. 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

    D. 行政权力日益膨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凡高的《挖掘者》和《背煤袋的妇女们》等作品中,人物造型稚拙,表现手法单调,然而凡高坚信,正确的比例不能代替内涵的表达,这就是艺术,他坚决拒绝了好心的皮特森牧师对他作品的修改。这反映了凡高作品

    A. 浪漫色彩浓厚

    B. 强调构图完整

    C. 典型反映社会

    D. 对个性的追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研究中存在“假设”的研究现象,如现代西方史学研究中颇有影响力的美国新经济史学派,运用“假设—演绎”模式对“美国铁路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铁路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并未起到决定作用”的结论,而中国著名历史学者龚书铎撰写《“假设”的历史》一文批判历史研究中存在主观的臆想和假设现象。这说明

    A. 历史研究不需要以客观的历史为出发点

    B. 历史研究不应该把假设与臆想混为一谈

    C. 历史研究完全不能用“假设”研究方法

    D. 历史研究应该以自身的价值判断为核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

    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不得抄袭原材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请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两个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谈论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时,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古人对于作为图腾祖先的动植物,集团中的成员都加以崇敬,不敢随意损害毁伤或生杀,这种对自然的畏惧心理发挥了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在人类进入农耕文化后,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古人对自然的态度是认识自然,然后去顺应自然,诸如“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谷雨前,好种棉”;“清明后,谷雨前,高梁苗儿要露尖”。……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荀子也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样的思想和境界,散见于各类古典文献及道家儒家等著述之中,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王震中《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渊源及其对自然的保护》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西方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防治大气、水、农药等污染的法规。……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相继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并通过征收排污费解决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问题。但这类被动的“尾部治理”措施收效亦不甚显著……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同时,70--80年代在环境科学的研究过程中,西方国家从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摸清了主要污染物质的污染规律。……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

    ——梅雪芹《工业革会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产生的渊源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推动西方国家环境得以较好解决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应得到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