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6 题,其中:
单选题 38 题,选择题 5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38 题
  1. 1792年,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了《对妇女权益的辩护》。她指出,启蒙运动是建立在内在于所有人的理性的理想之上的,如果女性也有理性,那她们也应该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这表明18世纪

    A. 英国启蒙运动走向新发展

    B. 欧洲妇女权益得到较大的提高

    C. 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D. 现代女权运动取得突破性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的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以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表明作者

    A. 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 认同民主政治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C. 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D. 强调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实现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A. 政党政治

    B. 国民政治

    C. 立宪政治

    D. 社会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 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

    B. 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

    C. 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

    D. 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有关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史学家甲强调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异和断裂

    B. 史学家甲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

    C. 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D. 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冷战史学者文安立认为:“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亚非拉地区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

    A. 美苏争霸加剧国际局势紧张   B. 美苏冷战消除世界南北差异

    C. 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D. 冷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初,根据军功大小选任官吏,“吏多军功”;但汉武帝时,明文规定可经丞相、列侯、郡守推举人才,经考核后任以官职。这一改变旨在

    A. 削弱丞相的人事任免权

    B. 提高官员群体的素质

    C. 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 打击军功地主的权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然而,“这两兄弟”却“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A. 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B.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

    C. “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

    D. 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减免土地税成为惯例。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钱粮。这一做法旨在

    A. 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为推行新税制创造条件

    C. 推动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   D. 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

    观点

    学者

    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

    竺培芬

    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

    沈志恩

    在冷战的起源中,英国政府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美苏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

    陈亚峰

    斯大林把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作假想敌而采取敌视态度,进而冷战不可避免。

    张华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美苏冷战的发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B. 美英等国应该对冷战发动承担主要责任

    C. 极端意识形态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

    D. 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发生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

    A.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

    C. 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 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据此可知耆英

    A. 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B. 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

    C. 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

    D. 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A. 提升民族认同

    B. 化解民族矛盾

    C. 继承华夏传统

    D. 促进民族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韩愈依据《公羊春秋》的“尊王攘夷”斥佛教为“夷狄之教”,提出拆毁寺观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但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据此推断,当时

    A. 崇佛抑儒成为国策

    B. 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C. 儒释交融不断增强

    D. 佛教世俗化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清著名文人学士的文集中有许多商人的墓志铭、传记、寿序等,如王阳明的《节庵方公墓表》的传主就是富商方节庵。这反映出当时

    A. 弃儒从商风尚的盛行

    B. 传统四民秩序的瓦解

    C. 工商皆本思想的形成

    D.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古罗马法律规定:房屋最高不得超过70尺,以防倒塌对邻居造成损害或影响邻居的阳光,特拉雅努斯帝又降为60尺,……土地荒芜而不耕种,如由別人耕种了,经两年后,土地所有权就属于耕种的人;房屋拆除后,应建筑而不建筑的,则由在其上建筑房屋的人取得该土地的所有权。这说明,在古罗马

    A. 严格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B. 禁止因为个人私利而危及他人的利益

    C. 鼓励私有财产的合理流动

    D. 所有权会因公共或社会利益受到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史书记载,宋仁宗自己曾经对臣子表示:“措置(处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联出。若自联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邃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这表明

    A. 理性思考影响君主施政

    B. 皿相制可以消除决策失误

    C. 宋代君主权力有所削弱

    D. 宋仁宗无意加强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独立战争初期,各州立宪严格限制政府官员的权力,其中宾夕法尼亚州甚至取消州长一职,但1780年各州修订新宪法时又加强了政府的权力,宾州又设置了一个强有力的州长职位。这一现象

    A. 揭示了美国民主政治体制的虚伪

    B. 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力量

    C. 说明了启蒙思想影响的深入

    D. 预示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发展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对于大禹的传位过程,战国时期儒家的说法是伯益主动让位于启,法家则说是启在与伯益的武力争夺中获胜而即位的。这种差异源于二者

    A. 对占有史料考证的不同

    B. 应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不同

    C. 对诸侯争霸的态度不同

    D. 在各国受到的重视度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组织屯田

    A. 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

    B.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 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

    D. 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示意图,图中所示局面的出现

    A. 推动了国家政治中心的东移

    B. 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有利于阻止北方民族的南下

    D. 瓦解了唐中央在北方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唐朝贞观年间人口密度分布图。据图可知,当时

    A. 黄河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长江流域   B. 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 南方各地经济水平较为接近   D. 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刻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北宋政府此举旨在

    A. 引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

    B. 垄断印刷行业的新技

    C. 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体系

    D. 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鸦片的蔓延已经引起了大清帝国的警觉,大清帝国试图取缔鸦片贸易,但却遭遇了大英帝国的强烈抵抗,于是第一次中英战争在1840年爆发了。“材料表明

    A. 鸦片输入威胁到大清的统治

    B. 禁烟运动是战争的诱发因素

    C. 战争是鸦片贸易偶然导致的

    D. 商业纠纷是战争爆发的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据史载: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用西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几经交涉,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这表明

    A. 列强试图干涉中国内政

    B. 清廷竭力维护国家主权

    C. 中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D. 传统外交机制难以维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直接造成中国出现上述危局的战争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甲午战争的结果,在中国近代相当长时期内导致人们对洋务运动全盘否定、对明治维新则无限拔高。这主要因为

    A. 甲午战争重挫了民族自信心

    B. 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迫切性

    C. 历史评价受到留日学生影响

    D. 中日综合国力发生巨大逆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按照《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惩治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一百多人,包括郡王、亲王等皇室成员,大学士、六部尚书、地方督抚等高官。这一行为客观上

    A. 加剧了统治阶级排外情绪

    B. 减少了清朝上层阶级改革阻力

    C. 扑灭了中国人民反帝运动

    D. 反映了列强反封建专制的态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关于清末新政的总体研究,可以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作为分界线。此前的研究主要是作为辛亥革命的背景来叙述;此后则把新政作为转型现象进行专题研究。分界线前后对新政的研究分别基于

    A. 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B.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

    C. 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D.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有宣战、媾和和缔结条约”,“制订官制、官规,兼任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审判所”等权力。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

    A. 制约袁世凯专权

    B. 贯彻主权在民原则

    C. 建立责任内阁制

    D. 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也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一评价主要针对的是《临时约法》的规定

    A.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B. 实行责任内阁制

    C. 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D. 总统为国家元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和被贬往新疆期间都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派胡言”。据此可知当时

    A. 林则徐因其建议不合潮流而遭贬黜

    B. 夷夏有别的传统心态受到挑战

    C. 中体西用的主张未引起统治集团重视

    D. 朝野尚未感到西方的冲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的历史人物是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洪秀全

    D. 康有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据1913年《独立周报》的记者曾在农村宣讲代议制的好处,好找农民积极投票选举,但农民们却说自己困于匪患,对他事并不关心。这反映了当时

    A. 生存压力影响民主思想传播

    B. 政治氛围使得选举不能进行

    C. 上层与下层政治理念迥异

    D. 城市选举的投票率高于农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 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 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 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这表明孙中山

    A. 主张废除土地私有制度

    B. 主张在中国进行土地革命

    C. 把土地改革与国民革命结合起来

    D. 效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 突出古希腊法制建设成果

    B. 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C. 使古希腊个人意识的觉醒

    D. 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不同时期具有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形式,既是当时时代的产物,也能反映时代的特色。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紧密—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激化—印象主义绘画产生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浪漫主义音乐诞生

    D.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摇滚乐风靡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

    A. 使相权受到了制约   B. 导致武将专权局面

    C. 致使行政机构膨胀   D. 推动决策权的转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A. 重视人的内在完美

    B. 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

    C. 强调对物理的探究

    D. 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些做法有助于

    A. 纪传体例的推广   B. 君主权威的神化

    C. 宗法观念的强化   D. 华夏文化的传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朝建立初期,封瓯越、闽越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统治者

    A. 大体承接了秦朝政制   B. 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

    C. 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   D. 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赵匡义(宋太宗)在陈桥兵变时是否建议太祖“禁剽劫”,宋太宗时第一次修订《太祖实录》,“禁剽劫都城实为太祖自行约束”。宋真宗时重修《太祖实录》,“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 史著编撰体例

    B. 史著编撰意图

    C. 史学家的学识

    D. 史料运用方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回应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这表明

    A. 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

    B. 宗教改革阻碍科学革命的推进

    C.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

    D. 新教与旧教教义主张基本一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齐国首创严格的以定四民之居为目的户籍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两汉时期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凡编入国家统一户籍的民户,都称为编户。政权进行严密的户口登记的查验工作,规定每人必须注明户籍,防止入户脱籍,这一制度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继承。

    唐朝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加剧,失去土地的农民因无法承受原来的租调负担而纷纷逃亡,唐德宗时开始推行两税法,规定不以户籍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到明洪武年间,封建政府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整理的结果被编制为鱼鳞图册,这是中国历史上地籍的正式独立。清康熙帝在1712年发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上谕,使人丁与钱粮脱钩,丁税与户籍分离。

    ——摘自吴昆昆《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与现代户籍管理比较》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制定户籍法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徒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官员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实施,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新市民。

    请回答: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典型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20世纪初中国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户籍制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草。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统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贷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自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