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

    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A. 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C. 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D. 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这表明

    A. 集权行政体制建立

    B. “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

    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 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A. 贵族竞相追逐利禄

    B. 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

    C. 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D. 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

    A. 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

    B. 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

    C. 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

    D. 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 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A. 外儒内法

    B. 殊途同归

    C. 法古用今

    D. 大相径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 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 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 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A. 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 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 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

    B. 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 制约丞相权力   B. 提高行政效率

    C. 加强中央集权   D. 监察三公九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A. 削弱了皇帝权力

    B. 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旁宫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记述

    出处

    “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成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

    (宋)宋敏求《长安志》

    “东西北三面墙内存有夯土台,未发现秦代的文化层,未发现大规模火烧痕迹。”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

    A. 秦二世为先帝营造阿房宫

    B. 文献记载各异不足为信

    C. 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

    D. 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明代内阁

    A. 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

    B. 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

    C. 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

    D. 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贞观之治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同时,魏徵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

    A. 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

    B. 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

    C. 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政治

    D. 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 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B. 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

    C. 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

    D. 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

    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

    《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

    《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A. 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

    B. 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 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

    D. 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人物

    评价

    司马光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梁启超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列宁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A. 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 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 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 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这主要得益于

    A. 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B. 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C. “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

    D. 宋明理学迅猛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郡县制,则天下安”,自秦设县以来,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县治。古代县治的实践与思考至今仍有借鉴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

    ——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

    材料二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国者,莫不皆然。夫惟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有条而不紊。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罔不由此。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明隆庆元年,吏部按皇帝命令,“将天下府州县大小繁简冲僻难易细加重访,逐一品第”,而后按品第的结果重划三等,“量才授任各官,考语奖荐同在优列者,先尽上等府州县升擢行取,次及中等,次及下等。”到了清雍正年间,代之以起的是直接以冲繁疲难作为分等的标准,依照四字考语缺位的不同来对官员进行量才使用。

    ——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分析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赞同的地方基层治理举措,分析其政治意图。

    (3)政区的分等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一个重要侧面。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古代政区分等标准的变化趋势。据材料三,简述政区分等的重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古代地方县域治理的历史借鉴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

    时期

    文书概况

    西周

    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

    秦汉

    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是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命为制,令为诏。”“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时使用的文种。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唐朝

    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

    明清

    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

    ——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07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揭开了美国金融的神秘面纱,使全球经济市场受到严重创伤。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法律“去监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形成了现在美国金融法律监管较为宽松的法律环境。在金融监管上,联邦政府与各州分享金融监管权力,形成了“双轨分业多头制”的体系。在这种体制下,监管机构为了取悦本部门集团利益或扩展监管势力范围,往往会降低自身的监管标准。

    2010年7月,参议院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即《多德——弗兰克法》。这部法案重新界定了几乎所有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还首次将风险性较大、创新性强的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纳入法案之中。《多德——弗兰克法》赋予了美联储更大的监管职能。《多德——弗兰克法》建立了多机构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金融研究办公室。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难以实施监管,金融研究办公室则无权向民众公布其调查结果的报告。

    ——摘编自伍巧芳《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借鉴》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