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韩非子荀子

    B. 韩非子商鞅孟子

    C. 荀子商鞅老子

    D. 墨子韩非子荀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汉御史指出盐铁官营的目的,“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盐铁官营

    A. 具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 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D. 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个)情况表。

    历史时期

    州数

    郡数

    县/侯国数

    西汉末

    13

    103

    1585

    东汉中叶

    13

    105

    1150

    西晋

    19

    173

    南北朝初期

    38

    313

    南北朝末期

    275

    663

    1500上下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

    B.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

    C. 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

    D. 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 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 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 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 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多数是自然神论者,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但坚决认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起作用而不加以干涉。这说明启蒙运动

    A. 尚未形成完备思想体系

    B. 认可天主教会干预世俗生活

    C. 彻底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D. 理性看待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历史上的某部法案,“其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宗旨是订立可免受托拉斯法案限制的公平竞争规约,从而限制了垄断,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第二部分提出要成立‘公共工程署’,扩大就业面。”下列叙述与这部法案有关的

    A. 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

    B. 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

    C. 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 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A. 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 分工细致,技术先进

    C. 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为应对这一形势,苏俄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改革“斯大林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康有为曾对五部重要儒家经典进行注释,这些注解的特点是结合三世进化说和西方的宪政民主来诠释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他在这些注解中认为儒学非但不与近代宪政民主制度相矛盾,反而可以成为后者的重要思想资源。康有为这一做法意在

    A. 获得西方支持

    B. 弘扬传统文化

    C. 宣传维新思想

    D. 加强中外交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B. 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 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

    D. 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A. 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B. 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 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D. 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世纪后,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攀升。1700年,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1.7人,至1800年,则上升到2.5人。这一现象的出现

    A. 缩小了贫富差距

    B. 维护了人民的权益

    C. 缓解了阶级矛盾

    D.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学者研究,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如表所示。

    中国与上合组织参加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情况表(部分)

    签约国

    签署日期

    金额

    备注

    白俄罗斯

    2009年

    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卢布

    观察员国

    哈萨克斯坦

    2011年

    70亿元人民币/2000亿坚戈

    成员国

    土耳其

    2012年

    100亿元人民币/30亿里拉

    对话伙伴国

    俄罗斯

    2014年

    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

    成员国

    由此可知,该货币互换协议

    A. 维护了中亚地区的经济安全

    B. 实现了上合组织货币一体化

    C. 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公平化

    D. 推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组建的一般程序为:首先由九名执政官和一名司法书记员抽签产生有个公民法庭分别审理各类案件,再拍签选举具体的审判集体;其次抽签选举审判集体的主席,最后决定具体的分管工作人员。该组建程序

    A. 有助于吸收普通公民参加审判

    B. 说明执政官实际执掌司法权力

    C. 有利于保险雅典司法话动公正

    D. 体现了公民法庭应对平民负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

    A. 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

    B. 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C. 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

    D. 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这主要得益于

    A. 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B. 掌握了有利地形

    C. 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

    D. 贯彻了群众路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以来,内阁大学士“选理机务”“表率百僚”,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地位每况愈下。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 内阁职责功能的变化

    B. 强化皇权的内在需求

    C. 军机处的设立

    D. 宦官专权导致的政治黑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A. 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

    B. 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

    C.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

    A. 福建地区成为周初重要的分封国

    B. 周朝的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

    C. 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物资

    D. 周期统治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世纪初期的时候,所谓现代世界还只是一个由英国、荷兰、美国等国组成的“窄带”(人口只占人类的2%)。然后是在19世纪中叶扩散到欧洲大陆的部分地区,如法国和德国的部分地区。这以后便是东方。现代世界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性

    B. 启蒙思想的迅速传播

    C. 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D. 西方国家的迅速扩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据史载,明清时期,建宗祠、修宗谱、定族规的风气极为兴盛,几乎没有不立祠堂的宗族。安徽歙县棠樾鲍氏是明清著名的商人世家,资财雄厚,其宗祠建于棠樾村口,祠前石路上至今耸立着七座由明清两代帝王御赐匾额的石牌坊,足见当年之壮观。祠堂祭祖是宗族最重要的活动,族中16岁以上的男子必须出席祭礼,族人违犯族规家法,要在祠堂以祖先的名义执行处罚。这说明

    A. 宗祠兴盛与当地经商风气直接相关

    B. 宗族势力发展对中央集权明显不利

    C. 传统礼教因宗族势力发展而焕发生机

    D. 中国古代具有家国一体的文化特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评价南北朝时期的门第时说:“门第之在当时,无论南北,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北方之同化胡族,南方之宏扩斯文,斯皆当时门第之功。故不当仅以变相之封建势力,虚无之庄老清谈,作为偏狭之抨击”作者意在强调

    A. 九品中正制促进了南北统一

    B. 门第存在的合理性

    C. 道教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D. 人才选拔的开放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右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 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 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 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 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西魏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西方的日月神阿波罗、狄安娜,与中国的日月神伏羲、女娲同时出现;印度的金刚力士(药叉)与中国的大力士乌获,聚于一窟。风格上敦煌式西域风格与传自南朝的‘秀骨清像’汉式风格并存。立体感表现上,印度明暗法与中国的色晕法,各展风采。”从材料可知敦煌文化

    A. 是中外文化交汇的产物

    B. 是历经数世纪锤炼结晶

    C. 使中外文化的趋于一致性

    D. 使中外文化的差异性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贞观之治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同时,魏徵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

    A. 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

    B. 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

    C. 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政治

    D. 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1650—1840年)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

    A. 封建经济持续衰落

    B. 自然灾害的频发

    C. 封建赋税盘剥沉重

    D. 人口爆炸式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表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表中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商办

    官办和首商合办设厂数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A. 清政府政策的放宽与实业救国的影响

    B. 外商在中国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缩小

    C.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D. 西方列强矛盾加剧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材料强调

    A. 人的全面发展

    B.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 弘扬传统文化

    D.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高祖时,多用关陇贵族辅政。太宗大量拔摧山东豪杰和江南士人,与关陇集团兼用。太宗曾对房玄龄说:“达到治理的根本在于审慎,所以任命官员要以道德和才能为标准。”房玄龄、杜如晦并称贞观贤相,即分别出自山东、关陇。马周本为武将常何的门客,因代何言事称旨而被起用,后官至宰相。太宗主张“选无清浊”,重用的山东豪杰多是寒门普通地主,如魏征、马周、李绩等。这些人经历了隋末动乱,对于山东的政治形势和社会比较了解,重用他们有利于迅速稳定山东局势。太宗对山东“郡姓高门”采取压抑政策,修定《氏族志》时,以当代官爵高低为标准,改定氏族等第,从而建立以李氏皇室为首、功臣贵族为核心的新门阀体系。

    ——摘编自王小甫《隋唐五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选官用人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选官用人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并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自隋唐以后,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隋文帝开皇年间,奖励学术,重儒兴学。唐代的学校教育异常兴盛,教育行政机关也有系统可寻,较前代进步。北宋时期统治者为了更直接地控制教育,一方面大力兴办官学,一方面推重科举。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书院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到了明清两代,学校轻而科举重,当时国家全部教育差不多为科举所垄断,虽设立较多的教育机构,如中央的国子监宗学、武学、医学,地方的府学、州学、县学等,但政府以科举入仕为奖励,社会人士趋之若鹜,于是学校等于虚设,名存而实亡了。

    ——摘编自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

    材料二:19世纪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取得的。工业革命中家庭消费观念的变革影响着民众受教育的行为和理念。通过一种经验性的、自发的方式自下而上地影响着英国的教育体系。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如伊顿公学,主要是贵族教育;也有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生产经验和技巧,为工业革命生产线培养人才;良好而完善的宗教和慈善教育制度,则是面对平民的教育,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些,产生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并实现了英国工业化的飞跃。

    ——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相比,19世纪英国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19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代表作品文献

    主要观点

    706年

    崔融《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

    南宋

    朱熹《通鉴纲目》

    “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1929年

    振之《我国女权运动者武曌》

    她冲破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束缚,成为一代女皇,对于唐代整个女性意识的复苏和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l974年

    梁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

    她在思想政治路线上一生坚持贬低、打击儒家。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以武则天为首的法家革新派战胜士族地主守旧派。

    1993年

    杨剑虹《武则天新传》

    她操纵全局,多谋善断,巩固了唐朝的封建统治;她慧眼识英雄,能用人之所长;她重视生产发展,使生产力水平有提高。但是,她也实行酷吏政治,血腥镇压皇位的竞争者;她也穷奢极欲,一掷千金,从而又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据王双怀《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等

    表为不同时期对武则天的评价表。任选表中两个时段,指出对武则天评价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