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非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和欧洲文艺复兴同属早期启蒙文化,有着相似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使命之一是摆脱宗教教义的束缚,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烦琐和空疏,把人们的视线由虚渺的“天界”拉向真实的“人间”……从这一意义上说,由“虚”走向“实”,是欧洲文艺复兴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动向。无独有偶,在中国的明清之际,也兴起了清算明代学术的空疏。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材料三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批判对象与文艺复兴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明清之际思想家针对“空疏的学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的理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影响角度加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5 题
  1.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 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 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 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

    A. 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B. 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C. 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 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 法家、儒家、道家

    B. 法家、墨家、道家

    C. 法家、墨家、儒家

    D. 道家、儒家、墨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 相对论

    B. 生物进化论

    C. 经典力学

    D. 量子假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 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 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 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 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东汉末服虔撰《通俗文》描述古代某一农具曰: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恍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据此判断此农具应为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

    A.断绝中西贸易的往来 B.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C.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D.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光绪年间,大臣上奏:“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此现象反映了

    A. 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 小农经济日渐解体

    C. 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 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北洋军阀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长为15500多万元,增加150%;同时,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1914年只占总数的4%,1920年增为14%。这一时期

    A.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

    C.列强加大了对中国资本输出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评价道:他所宣扬的衙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一种“儒表西里”的新儒学,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故又称“新学”。这里的“他”应是(   )

    A.曾国藩 B.孙中山 C.康有为 D.蔡元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伧父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中说:“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譬有一人,其始以祖宗之产业,易他人之证券,既而所持证券忽失其价值,而祖宗之产业已不能回复矣。吾人精神界破产之情状,盖亦犹有生活的意义。”可见,作者主张

    A.全面认同传统文化

    B.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C.大力吸收外来文化

    D.理性对待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呕心沥血,写了大量著作。据任世江先生统计,收录在《毛泽东选集》中的158篇文章中,有112篇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这些著作中最能代表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做了详尽完整论述的文章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新民主主义论》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共十四大之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实现载人航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张一凡,1966年就读于无锡第二中学高三,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苏北下乡,1978年3月考进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80年代公派前往美国深造,获得博士学位,90年代回国,创办了一家网络视频网站”这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①60年代《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保障他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②7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他考上大学提供了可能

    ③70年代末中美建交对他获得博士学位至关重要

    ④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为他创业提供了舞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火药推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B.指南针促进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C.印刷术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D.三大发明西传是西方征服东方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他将政治体制划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其原则分别是品德、荣誉和恐惧;他崇尚英国的君主立宪,提出的分权理论实质是‘阶级分权’,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需要;他认为法律应考虑地理环境因素。”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最信仰基督的国王陛下将对下列各地的全部权利割让并保证交给不列颠国王陛下,即加拿大及其所在属地,以及布雷顿角岛利圣劳伦斯河。”根据上述和约内容判断该和约签订于(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他的这一理论

    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B.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C.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D.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知识经济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作品《乡村景色》画中水面为层次渐变的淡蓝色调,看到深绿、浅绿、甚至淡黄的树木;农村少女坐在草地上,脸部与连衣裙皆体现了光线的变幻。下列画作与其属同一流派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格尔尼卡》

    C.《向日葵》 D.《自由引导人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库特·冯尼格的《猫的摇篮》里,宗教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令人伤心的是必须粉饰现实,同样令人伤心的是实在无法粉饰现实。”这种后一句话推翻前一句的创作方法,使全书的叙述者摇摆于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下列哪部作品与之相似

    A.《巴黎圣母院》 B.《等待戈多》

    C.《大卫·科波菲尔》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张之洞在1893年9月建成汉阳铁厂。铁厂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500米,占地约一平方公里,16个烟肉直插云天。一位外国人对当时汉阳铁厂的描述是:“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化铁炉之雄杰,辗轨机之森严,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

    ——据《百度百科》改编

    材料三  英国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工业化的产生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时代背景。一根小小的烟囱折射的是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请以张之洞同时代人和我们当代人的视角各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中的“直插云天”“烟囱”。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中国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对曰:“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欲富国,莫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

    ——《东周列国志》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史记》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力田”“劝战”的?

    (2)据材料二、三,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

    (3)商鞅变法收效良好,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贾·尼赫鲁(印度第一任总理)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4)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