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选择题 4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5 题
  1. 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

    A. 年龄长幼

    B. 贤良优次

    C. 出生贵贱

    D. 血缘亲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

    A. 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 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

    C.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长官而兼地主。”这

    A.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 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

    C. 保证了贵族对政权的长期垄断   D. 表明最高统治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宗法制

    A. 在西周以后走向消失

    B. 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C. 是国家政治制度核心

    D. 成为法律规范的源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中国古代,诸如祭祀、田宅、租赋、户婚、立嗣等民事纠纷与轻微的刑事伤害,或由族长亲断,或由族长召集宗族会议解决,一般都不赞成个人擅自发起诉讼。这说明

    A. 中国古代不重视国家立法

    B. 家族法对社会秩序起调整作用

    C. 中国古代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D. 家族法盛行推动民事法律制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7年10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上述材料

    A.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B. 可以从古代禅让制里找到历史根源

    C. 我们应该主要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

    D. 所反映的古代制度,是我国官僚政治的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商朝王位的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但传末弟之子抑或传其先兄之子,似无定制:多数是传末弟之子,但有不少例外。这表明商代(   )

    A. 宗法分封制初步形成   B. 宗法制度已经出现

    C. 王位世袭制并未确立   D. 世袭制并不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表明

    A. 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B. 政治制度变革具有必要性

    C. 周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间的矛盾突出

    D. 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 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B. 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

    C. 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愧树下老鸦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以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神话传说

    B. 世袭现念

    C. 地理位置

    D. 宗法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B.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C.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这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A. 源于自然法则

    B. 体现神权思想

    C. 强调等级秩序

    D. 规范社会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这段材料体现了此制度的作用是

    A. 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

    B. 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 强化君主专制

    D. 维护社会的安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某学者指出,限定宗法制内涵的前提是肯定宗法制源于原始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这自然就会将氏族与宗族混同一致来看待。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宗法制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晚

    B. 宗族和氏族内涵具有一致性

    C. 宗族的形成是宗法制产生的前提

    D. 氏族是宗法制产生的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

    A. 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

    B. 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

    C. 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

    D. 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

    A. 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B. 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C. 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

    D. 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B. 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C.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王震中认为,中国古代进入文明与国家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邦国—王国—帝国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只有取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邦国,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王国。据此可知

    A. “天下共主”制就是中央集权制

    B. 王国内各个邦国均自领主权

    C. 商朝“内服”“外服”不是邦国

    D. 分封制是王国时代典型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答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经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