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西周时期天子举行宴会的乐舞规则为八佾(佾为乐舞编队,一佾八人),诸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春秋后期鲁国卿大夫季孙氏以“八佾舞于庭”。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格的变化反映出

    A. 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

    B. 贵族等级界限己被打破

    C. 王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

    D. 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察举制

    B. 推恩令

    C. 郡县制

    D. 封国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宋时,凡是奉朝旨治狱的案件都要受到中书刑房的点检,审理完后即向中书禀命。大理寺每月要将监禁犯人的情况和已决断案件的情况向中书汇报,岁末时还要把所有刑禁处理完毕向中书汇报。这说明北宋

    A. 社会秩序不稳定

    B. 官吏腐败很严重

    C. 司法与行政不分

    D. 行政效率的低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说明

    A. 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

    B. 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

    D. 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 注重调和儒道促使儒道兼容

    B. 融合儒佛道三教体现三位一体

    C. 坚持儒家名教强调儒家正统

    D. 鼓吹“天理”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 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

    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 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

    D. 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人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A. 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B.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 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代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给事中4至10人不等。六科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当时规定,以皇帝名义发出的制敕,给事中要对之进行复核,看其中有无不妥之处。如有发现,可以封还并奏报。据此判断,明代六科给事中类似于

    A. 秦汉时期的九卿

    B. 隔唐的门下省

    C. 宋初的中书门下

    D. 清朝的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陕北地区主要以祭祀掌管行云布雨之权的龙王为主,杭嘉湖地区则以祭祀蚕神嫘祖较为普遍,闽广地区一般主要供奉保佑海上平安的妈祖。这种现象反映了

    A. 迷信思想影响经济发展

    B.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C. 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 民间信仰信众具有广泛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 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B. 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 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 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反映出

    A. 农耕经济的普遍性

    B. 唐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文明发展的开放性

    D. 唐代“西学东渐”趋势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朝商业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水市、山市、村市、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鬼市等。这表明唐代

    A. 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取消

    B. 农村商品市场明显增多

    C. 专业化的市场已经出现

    D. 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父)擅杀子,黥为城旦春。”“殴大父母(祖父母),黥黥为城旦春。”(城旦春: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春米。)这突出说明秦律

    A. 厉行轻罪重罚

    B. 保留原始习俗

    C. 条文细细密完备

    D. 维护伦理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B. 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 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 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内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C.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 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谱学盛行反映了

    A. 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

    B. 辅助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

    C. 士族有强大的社会政治影响

    D. 宗法关系是划分权力的依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故宫博物院举办三星堆文物展,在展出的古文物里,最受瞩目的是过去未曾出土、造型特殊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提供我们对古代青铜文明的深入认识。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

    B. 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不分阶层,普遍使用

    C.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发展的

    D. 三星堆展出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自给自足

    B. 土地私有

    C. 铁犁牛耕

    D. 男耕女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所示,有人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题文)下面是唐宋时期使用雕版印刷书籍的有关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多术数、字学小书。

    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

    尝见吴蜀之人,鬻印板文字,色类绝多,终不及经典,如经典校定雕摹流行,深益于文教矣。

    北宋《册府元龟》

    国初印板止及四千,今仅至十万,经史义疏悉备。……今士庶家藏典籍多矣。

    《宋会要》

    A. 雕版印刷书籍始于唐末益州

    B. 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已臻完美

    C. 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D. 宋代鼓励民间印刷各类书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甲骨文卜辞中有祈祷仪式与祭祀仪式的记录……,诸神中有帝或上帝,此外有日神、月神……山神、河神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 商人的宗教观念形成了理论体系

    C. 商朝的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D. 甲骨文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表明礼乐制度

    A. 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

    B. 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

    C. 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

    D. 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战国晚期,托名周公的著作《周礼》,提出了在中央政府管辖下各种政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理想化制度;托名大禹的著作《禹贡》和托名周公的著作《职方》,创立了由中央政府统创立了由中央政府统一的地理学说。这些著作的形成有助于

    A. 西周制度备受推崇

    B.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被认同

    C. 儒家为君主制辩护

    D. 百家争鸣的局面归于沉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是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对比,对其中变化趋势的认识正确的是

    东汉

    唐代

    太常

    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

    太常

    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程之事,以八署分而理焉

    卫尉

    掌宫门卫士,宫中檄循事。

    卫尉

    掌邦国器械、文物之政令

    少府

    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

    太府

    掌邦国财货之政令。

    太仆

    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驭。

    太仆

    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

    A. 中枢权力职官分离趋势加快

    B. 皇室与国家财政逐渐分离

    C. 中枢权力分工明确互相制衡

    D. 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历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把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部族人物,大量追本于黄帝,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这种书写倾向表明

    A. 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B. 史籍记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C. 华夏统一意识逐渐形成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引起下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比例表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A.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 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C. 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D.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题文)下面是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

    A. 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C. 手工业生产规模大

    D. 无需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井田制下的公田、私田,都归村社劳动者耕种,公田收获租税交给贵族,私田收货供劳动者维持生活。由于开垦荒地扩大了私田,加上战争等原因,投入公田的劳动量减少,使得公田耕种不善,甚至一片荒芜。于是,贵族统治者逐渐放弃以公田收获作为租税的剥削方法,实行“履亩而税”。就是不在区分公田、私田,丈量全部土地,按照全部耕地数量征税,这样贵族统治者的收入大大增加,所以“履亩而税”的方法先后被各国采用。田赋制度的变化引了一系列相关变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进入春秋时代,连绵不断的外部战争和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以及土地分配,工商管理,赋税征收等繁杂的经济事务,都需要国家处理,这促使了官僚集团的产生。战国时代,内政和外交事务剧增,官僚队伍迅速壮大,并逐渐形成了稳定而系统的制度。官僚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前两者是主体,后者居于次要地位。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初经过严重的战争创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百业凋敝,民生艰难。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导致恶钱泛滥,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在汉朝开国时的62个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只有区区15个郡,盛产铜矿的地区很少,反而是南方的吴楚兩大藩国铜山盛布,中央政府铜料缺乏,也大量铸造耗用铜材量少的轻钱,更使货币市场混乱不堪。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险境。汉武帝不得不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废除所有旧币,销毁各郡国铸钱,由政府统一铸造新的“三官五铢”钱。通过这次彻底的货币改革,汉朝的币值稳定下来。

    ——摘编自张金一《最美的中国文化:汉半两到五铢钱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者金观涛曾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偶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如下图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使图示符合材料描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