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辨析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有“一代才女”之称的史学家陈衡哲称赞但丁是“中古文化的结束,也是近古文化的先锋。”其中“近古文化”始于

    A. 文艺复兴   B.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

    C. 新航路开辟   D. 《人权宣言》发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的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馈赠”。这反映了古埃及的特点是

    ①大河文明

    ②海洋文明

    ③农耕文明

    ④工商业文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济上都以商业为主,政治上容易形成君主专制

    B.都颁布了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都起源于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为文明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文明诞生的时间都比古代中国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形成了“三角贸易”。对“三角贸易”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②“三角贸易”的罪恶在于把黑人当商品

    ③“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

    ④“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下面关于罗马的扩张表述错误的是(  )

    A.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共和国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

    B.罗马共和国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C.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D.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整块大面积的平原,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作用重大”包括

    ①主张实施变革

    ②提出效仿宋朝制度

    ③推动大化改新

    ④促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阿拉伯人在吸收希腊罗马、波斯、印度以及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奉行的文化政策是

    A. 文化专制   B. 政教合一   C. 大一统   D. 比较开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同学利用下面的资料卡片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应是(    )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条件

    C.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特许状(下图)一般由国王或者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领主颁发,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特许状”意味着

    A. 获得经济独立

    B. 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C. 获得政治独立

    D. 取得自由和自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大量的文献表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

    A. 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 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 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 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商业的逐渐发展,11世纪前后,西欧各地出现了城市复兴的景象。西欧城市兴起的主要历史意义是(   )

    A.加速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B.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C.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D.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表过一次著名的演讲:在人类历史上,“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在美国,在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三角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被誉为资本主义时代曙光的文艺复兴,一直以其思想和文化的恢弘灿烂,至今仍备受世界上众多人士的瞩目。这是因为文艺复兴提倡(  )

    ①以人为中心             ②发扬人的个性

    ③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升入天堂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对下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它持续时间400多年

    B.它为欧洲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它充满了血腥与罪恶

    D.它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结合下边图片及信息判断,这是哪部法律(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秦律》 D.《罗马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国际工人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产生——实践——实现——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史实论证不相符的是(    )

    A.产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实践——巴黎公社

    C.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实现——宪章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是1791 年法国宪法规定:每年缴纳直接税收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称“消极公民”。这说明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法国宪法(   )

    A.挟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B.违反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C.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 D.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是(    )

     

    A.领导了宪章运动

    B.成立了巴黎公社

    C.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辨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航程是哪一段?这段航程中运输的货物是什么?

    材料三  “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 英国驻印度总督本•丁克

    (3)材料三反映的情况在印度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

    (4)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有无内在的联系?请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14—16世纪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起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齐世荣《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4—16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Renaissance”。

    (2)材料二中“Renaissance”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列举出该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材料三 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把大西洋变为“一座桥梁”?为什么说“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19世纪是人类步入近代社会的时期。岳西县某校九年级(3)班开展以“步入近代的欧美”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

    (制度创新) 材料一: 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这个国家结束“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的政治前提是什么?这个国家在1689年后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星火燎原) 材料二: 《大国崛起》解说词:“在美洲北部,有一个飘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罕见的奇迹。”“……19世纪中期美俄日出现社会危机。”

    (2)以下是某同学学习这段历史时设计的表格,请你帮他完成。

    国名

    美国

    俄国

    日本

    代表人物

    林肯

    A:

    明治天皇

    历史事件

    B:

    俄国1861年改革

    C:

    方式

    革命

    D:

    (社会巨变) 材料三: 在西方文明史中,工业领域曾有过很多次革命。急速的技术变革时期,常常被称之为革命。但是在历史上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它发生在1780年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它显示出第一次从主要是农业的、手工业的经济突飞猛进地进入一个由城市的、机器开动的制造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这种变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3)试分析材料三中“这次革命”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带来的变化。

    (4)根据探究内容,你认为15-19世纪近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