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材料分析题 5 题,单选题 3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在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社会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外有清军虎视眈眈,明王朝处于两害相侵的困境,许多人仍处于“釜水将沸而游鱼不知”的境况。王船山(王夫之)在焦虑中产生对王(阳明)学和禅学的怀疑,并试图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来匡扶大厦之将倾,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清朝入关后,王船山曾举兵抗清,事败后誓不降清。他指责李自成起义犯上作乱成为清朝帮凶。然而,他始终把清兵入关看作明亡的主要原因,把“尊王攘夷”摆在首位。其思想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船山还是“西学中源”说的始作俑者,他指出:“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绪余。”

    ——摘编自周辉湘《船山学复苏与近代思想界的嬗变》

    材料二  在与太平天国殊死搏斗的同时,曾国藩即令收集、整理、刊刻船山遗书。1862年,由曾国荃策划重刻。曾国藩校阅了1/3以上的篇幅,“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重刻《船山遗书》于1865年正式出版。曾国藩不可能同船山一样把尊王攘夷的目标对准清王朝,却又接过攘夷的口号,把它转换为御外侮的“制夷”。

    ——据《曾国藩全集》等整理

    材料三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推崇王夫之,并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革命者印发王夫之《黄书》等“明于华夷之辨”的书籍,“排满革命”“光复旧物”便迅速成为国人的共识。

    ——据王泽应《冲破鸿蒙别有天——夫之出船山记》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曾国藩重刻《船山遗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革命派对王夫之思想的宣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蒙古汗国统治时期,各地自行发行纸币,币制杂乱。忽必烈即汗位后,决定统一钞法,改革币制。中统元年(1260年)十月,印造中统宝钞,以银为本,与银并行流转。民间交纳赋税都用宝钞,原旧钞限期尽数收换,不再行用。设立交钞库作为兑换机关,可钞银互易或以烂钞易新钞,所换银货即储库作本。中统五年(1264年),诏令禁止民间私相买卖金银,后又禁用铜钱。设立平准库“主平物价”,掌管金、银、钞兑换。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忽必烈诏令在统治范围内禁用铜钱,并颁行钞法于江淮等处,收兑江南流通的纸币。至元十四年(1277年),明令伪造宝钞者处死。终元之世,中统宝钞“盖常行焉”。

    ——据穆鸿利《简论忽必烈的币制改革与元代钞法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忽必烈币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币制改革的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战火在东北亚蔓延了整整半个世纪,大规模的战争就有四次:1904年的日俄战争、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对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联合武装干涉、1931年起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和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其中,朝鲜战争更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兵力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此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强国无一例外登台亮相,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地区。

    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如东南亚、南美洲、中东、巴尔干半岛等战事不断,但东北亚地区则一反烽火连绵、战乱频仍的局面,出现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可以说是除了北美洲之外最为平静的地区。引人深思的是,北美洲只有三个国家,且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大致相同,而东北亚诸国无论从那方面看都相去甚远,为何也能保持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呢?

    ——摘编自黄定天《20世纪的东北亚——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叶东北亚地区动荡格局反映出的矛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东北亚地区能保持长期和平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聂荣臻被确定为领导新中国科技工作的负责人。他亲自参与领导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并向中央军委建议:研制少量的导弹、核武器,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核讹诈。聂荣臻认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应该迅速掌握世界科学技术现有的成就,避免不必要地从头研究国外早已解决的问题、走弯路。越是强调自力更生,越应该注意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否则将浪费许多时间和力量。聂荣臻结合革命战争年代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对“两弹”技术攻关。“两弹”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其威慑力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自邵青文《聂荣臻与中国国防科技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聂荣臻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2 题
  1. 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人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A. 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B. 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

    C. 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

    D. 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89 年 1 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设会的这一做法

    A. 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B. 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 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D. 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

    A. 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

    B.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 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

    D.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主要是以迎合统治者的奢侈消费为急为先,连城市手工业也竞相生产“悦在玩好”的奢侈品。这反映出当时

    A. 市场消费的水平提高

    B. 下层民众消费水平低

    C. 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

    D. 工商业服务群体单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汉至清,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系。如明清实行“三司会审”,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反映了

    A. 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

    B. 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

    C. 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

    D. 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谱牒编修伴随着宗族的出现而产生。魏晋南北朝时特别重视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这说明唐朝

    A. 门第仍然是选官的唯一依据

    B. 科举未能改变庶族的政治地位

    C. 抑士扬庶,以平衡社会矛盾

    D. 科举制使社会上下流动性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宋代曾明确规定:“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

    A. 已有明显产权意识

    B. 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

    C.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D. 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雍正年间,苏州是重要的商品生产集散地,盛产丝绸、布匹、书籍、各种日用品和工艺品,所产物品输往全国乃至海外。同时从全国各地输入各种手工业原料、居民食粮等,担负着转输全国各地商品的职能,与海外市场也有着频繁、广泛的联系。据材料可知

    A.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B. 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全国性中心市场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也常寓含某种幽微之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理学观念的影响

    C. 市民阶层的需求

    D.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清时期旌表妇女贞洁,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 贞节旌表制度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C. 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很大的提高

    D. 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

    B. 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 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D. 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曾说:“他们自负是学习西方的启蒙运动,却把中国两千年的学术文化,当作一野蛮、一童蒙看。……他们不肯真心学佛,只借仗释迦来骂孔子、老聃。”该学者意在批评

    A. 洋务运动引进西学存在不足

    B.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启蒙者自居

    C. 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

    D. 资产阶级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科学苦旅》中指出:李鸿章他们面对的敌人(保守派)是一群无知的对手,一切有理有据的论证对他们都是无的放矢。……更要命的是,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洋务派也逃脱不了“无知”二字。他们虽呼吁变法,自己却并不清楚所谓西方文明、近代工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故办起洋务来错误百出。作者意在说明洋务派

    A. 仅从制度变革必然失败

    B. 肯定了西方文明是救国之道

    C. 救国道路是完全错误的

    D. 认识与指导思想具有局限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

    A. 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

    B. 大众舆论制约社会治理成效

    C. 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

    D. 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

    A. 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

    B. 始终贯穿政体改革主线

    C. 与战争的影响紧密相关

    D. 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

    A. 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B. 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C. 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D. 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

    A. 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

    B. 使市场调节的活力大大增强

    C. 完全改变了民族工业结构与布局

    D. 无法缓解抗战物资缺乏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

    A. 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

    B. 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

    C. 主张走农村包城市的道路

    D. 对敌我力量对比进行了全面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时

    A. 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

    C. 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

    D. 中共独立自主探索革命道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下为某论文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为

    A. 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

    B.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C. 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D. 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D.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人们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A. 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B. 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 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D. 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翻阅了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大量关于法律和法治的作品后,认为大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里克利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

    A. 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

    B. 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C. 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

    D. 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最高裁判官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最高裁判官根据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创制了许多以前法律中没有依据、甚至是违背相关规定的诉权、抗辩权和救济手段。这说明当时罗马法

    A. 立法过程缺乏严谨

    B. 注重维护贵族权益

    C. 趋向追求务实灵活

    D. 出现公权滥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 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 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C.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 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历史的教训》一书中写道:“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为了他们的企业与贸易,他们需要立法的自由,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这表明法国中产阶级期望

    A. 对君权的制约

    B. 强调主权在民

    C. 对权利的监控

    D. 突出依法行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这说明启蒙运动强调

    A. 反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 传承了西方人文精神

    C. 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

    D. 注重提高人们认知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俄罗斯社会科学家米诺夫写到:“(继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因此,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现存政府。”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战争”是指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B. “新的民主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C. “现存政府”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受教育阶层”指无产阶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流通过程,同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生产本身的改组和联合,把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单位改造成以新的技术(电气化等)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公有化经济。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 新经济政策推行效果显著

    B. 扩大集体经济的自主权

    C. 管理经济的手段单一

    D. 对农村生产关系现状不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学者认为:“他(罗斯福)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该论述说明当时美国

    A. 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

    B. 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

    C. 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

    D. 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

    A. 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

    B.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C. 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

    D. 注重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欧盟被认为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体化程度最高者,但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它却没有进行内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依据和民意基础。这说明

    A. 欧盟缺少应对经济发展困境的能力

    B. 欧盟各成员国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C. 欧盟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

    D. 欧洲央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缺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