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这些变革包括伯里克利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材料表明

    A. 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

    B. 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C. 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

    D. 伯里克利改革完善民主政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异域的动物等。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由此可见

    A. 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扩大了世界视野

    B.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复兴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彻底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

    A. 平等自由理念

    B. 崇尚理性之美

    C. 开放包容精神

    D. 注重功利实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途,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 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B. 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 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D. 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尚书•洪范》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准则),归其有极。”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公正仁义

    B. 福祸相倚

    C. 严刑峻法

    D. 无为而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孺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A. 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 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 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 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程颐说:“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淫酷残忍,本于刑罚穷兵黩武,本于征伐。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材料表明程颐

    A. 深受朱熹影响

    B. 反对一切欲求

    C. 倡导农本商末

    D. 主张节制欲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思想家评论道:“《明夷待访录》对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因有革。”与此评价相符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书契之作,亦非始于仓颉,仓颉盖始整齐划一之耳。……仓颉之时,各部落皆有契刻之法。黄帝部落欲统一四方之部落,则以其所定之符号,与各部落相要约,而书契之式,遂由复杂而划一。”材料认为中国的文字

    A. 初起源于仓颉遣字

    B. 成熟于黄帝时期

    C. 有利于促进部族的统一

    D. 是大一统国家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朝末年,以徐光启、方以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认为当时传入中国的一些西方科学“实中土未曾有”、“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时也指出其“详于质测(即科学)而拙于通几(即与科学有关的思想、哲学)”,主张“会通两家之长,不主一偏之见”。这些认识

    A. 反映了中国科技水平领先西方

    B. 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迅速传播

    C. 带有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

    D. 体现出对吸纳西学的审慎态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飙举,无足当之”“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左宗棠的上述言论表明其

    A. 爱国救国,学习西方

    B. 裹足保守,贬抑西学

    C. 立足传统,抵抗侵略

    D. 妄自尊大,目光短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徒恃西人之舟坚炮利,器巧算精,而不师其上下一心,严尚简便之处,则犹未可与权。盖所谓师法者,固更有进焉者矣。”该言论早应出自

    A. 地主阶级抵抗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孙中山指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不过我们所主张的共产,是共将来,不是共现在。这种将来的共产,是很公道的办法,以前有了产业的人决不至吃亏。”由此可见,当时孙中山在民生问题上主张

    A. 既均衡贫富,又保护私产

    B.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工业

    C. 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D. 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15年,福建省按民国政府《教育纲要》的规定增设《读经》课,《修身》课则增加了封建道德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

    A. 西学缺失人文主义精神

    B. 尊孔复古的推行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维新派极力倡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20年,陈独秀在《国庆纪念底价值》中说:“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虽是一定的轨道,然这轨道却不能够说必须要经过若干岁月才可以改变方向。西欧共和政治经过长久的岁月……现在的东方各国却和他们情形不同”。这一言论表明陈独秀

    A. 倾慕欧美文明的渐进演化

    B. 认识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C. 主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

    D. 积极向往社会主义的理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民国初年,黄远生曾说:“自西方文化输入以来,新旧之冲突,莫甚于今日。盖吾人需知,新旧异同,其要点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其中□□的文字有可能是

    A. 思想

    B. 民主

    C. 法律

    D. 科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位苏联学者在中国讲学时,对《新民主主义论》的某些观点发表了不同看法,有人主张将此事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坚决反对这样做,并于1956年2月给有关部门写信:“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表明

    A. 当时的中苏关系趋于缓和

    B. 毛泽东提倡文艺界百花齐放

    C. 双百方针得到长期的贯彻

    D. 毛泽东支持学术界百家争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77年,张艺谋是咸阳棉纺织厂的一名搬运工,张鸣正在黑龙江一个农场的猪圈里干活,李克强则是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其后,他们分别成长为名导演、名教授和国家总理。直接改变他们人生轨迹的是

    A. 文化大革命

    B. 上山下乡

    C. 恢复高考

    D. 改革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学者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说:“邓小平于1992年退出政治舞台时,完成了一项过去150年里中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的使命: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 十四大标志着这条道路的相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

    C.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成功实践

    D. 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这条道路的唯一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图是2015年发行的航天纪念币。下列成就中,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A.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

    B.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捷克学者胡斯(1369﹣1415年)曾说:“审判世人的权力,在上帝的手里。这权力并没有委托给教会,当然更没有委托给教皇或主教。末日没有到来之前,教士怎么会预知上帝的裁决?而且,怎么可能用金钱购买上帝的救免?”材料中的观点

    A. 包含了对赎罪券的认同

    B.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 借鉴了路德改革的主张

    D. 背离了对基督教的信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

    “仁则荣,不仁则辱”

    材料二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663年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670年

    顾炎武《日知录》

    1690年

    洛克《政府论》

    1691年

    王夫之《宋论》

    1734

    伏尔泰《哲学通信》

    1748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并列举受其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有人认为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惯,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於俄,十倍於米,百倍於法,二百倍於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二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泽,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困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筒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巨变》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奇愤”因何事件而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观”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作家刘鹗创作的小说《老残游记》,共20回。1903年,该小说在报刊上被陆续发表,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该书第一回为全书总纲。它以一艘颠簸于洪波巨浪上且破烂不塔的大船象征岌岌可危的中国。船上的人分为三类,一类为以船主为首的掌舵管帆人,暗喻上层统治集团,他们毛手毛脚,“把这船就弄得狼狈不堪”;二为鼓动乘客的造反者,象征革命派,他们被丑诋为“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势必使大船倾覆沉没;三为“下等水手”影射当时的中下层官吏,他们为非作歹,逵成一个“民困思乱”的危局。为扶危济弱,老残送来一个“最准”的外国罗盘,以能够找正航向,却被“下等水手”和煸惑造反的人同﹣一声斥为“汉奷”而被驱逐下船。

    ——摘编自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三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囯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根据材料一,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从材料总纲中提取一个信息,然后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3)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三提出的经济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