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null 1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A. 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 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 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 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列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A.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 激进民族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

    D. 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 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 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 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 力主实行维新变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坦的理论

    A. 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B.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 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彼特拉克说道“自然之物即使是真实的,对幸福生活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了解动物、鱼类和蛇类的本性,却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起源和归宿,这对我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彼特拉克

    A. 重视人在社会的价值

    B. 对宗教信仰表示怀疑

    C. 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

    D. 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

    A. 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B.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

    D. 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非但不是“万世之至论”,而且变成了“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这种议论

    A. 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 是对专制君主的猛烈抨击

    C.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D. 表明李贽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 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 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 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

    B. 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C.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

    D. 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受到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墨家学说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同学乙说:“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A. 亚里士多德

    B. 普罗泰格拉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途,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 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B. 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 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D. 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造纸术的突破

    B. 科举制的完善

    C. 图书买卖兴盛

    D. 印刷术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 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 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 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

    B. 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

    C. 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

    D. 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封建经济的衰退

    B. 专制集权的巩固

    C. 理学思想的影响

    D. 审美意识的觉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则因提出进化论,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两人的学说都

    A. 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B. 提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C. 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D.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董仲舒称:“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不明于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表明他主张

    A. 君主专制

    B. 君权神授

    C. “大一统”

    D. 天人感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马丁·路德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的回答最有可能是

    A. 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而非苦修

    B. 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C. 人要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不能靠教会

    D. 能否得到救赎是先定的,人无法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90年,邓小平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这说明邓小平

    A. 深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B. 开始形成市场经济理论观点

    C. 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 主张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国家社会主义……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据此推断孙中山

    A. 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

    B. 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

    D. 认为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文中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

    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

    之事。……存其一必废其一。”他在这里表达的主张是

    A. 中西文化相互对立,不可兼容

    B. 中国应该进行彻底的政治革命

    C. 抨击尊孔复古,反对复辟帝制

    D. 共和政体与封建文化不可兼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年)中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摘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百家争鸣相比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对此他解释道,神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不是自以为是。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三

    材料二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格拉底哪一著名哲学追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  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19世纪下半叶的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存在这样不同的态度:固守、利用、批判。请分别列举代表性的思想理论。

    (2)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中国革命道路?此道路有何特点?

    (3)综上所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升理论自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