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1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4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3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这一法案的通过

    A. 掀起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

    B. 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已被打破

    C. 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

    D. 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

    A. 儒道思想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 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 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62年11月,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这一措施

    A. 从根本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 使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C. 混淆了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

    D. 有助于实现扩大企业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45 题
  1.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 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据此材料可以判断

    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B. 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

    C. 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

    D.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开辟新航路

    B. 早期殖民扩张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反映出

    1929~1933年世界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金额

    686

    556

    397

    269

    242

    A. 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

    B.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C. 各国工农业水平急剧下降

    D. 世界贸易额增长开始放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美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B.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C. 凯恩斯主义盛行

    D. 知识经济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金砖五国协商制定了《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纲要》《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倡议》《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等,在税收、电子商务、本币债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化布局等方面达成积极共识。此举说明

    A.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B. 金砖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一体化

    C. 金砖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 强调不均衡发展工业、农业的正确性

    C. 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 说明苏联加快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紧迫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塞缪尔亨廷顿曾说:(两极格局解体后)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权力;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穆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文明一般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 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发生变化

    B. 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优势不复存在

    C. 亚洲国家经济军事影响力加大

    D. 伊斯兰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隐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为英国1983—1984年度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由此可见,当时的英国

    英国税收与福利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

    13

    13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

    实际收入

    108.6

    108

    151.2

    A. 完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B. 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C. 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较重

    D. 逐步消除贫富差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 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B.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C. 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D.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的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周易》中有关的观念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宋代儒学回归和孔孟学说复兴

    B.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融合

    D. 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 市民阶层壮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 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 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 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21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京城初次设立电车,潘疑选起,困难滋多。”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一现象表明

    A. 民国政府不重视交通建设

    B. 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低

    C. 商会比较关注民众的利益

    D. 近代化的道路阻力重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学校

    地点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A. 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 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 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

    A. 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B. 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 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 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59年台湾外交部发文: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认同

    B. “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

    C. 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D. 释放出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8年6月、南京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政府陆续与法、英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A. 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

    B.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C. 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D. 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A. 发展生产,百姓归心

    B. 从严治吏,消除贪腐

    C.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D. 礼法并用,风清气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也。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 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

    B. 严重阻碍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 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

    D. 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

    B. 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

    C. 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D. 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 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 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 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汉代太学犹如现在的国立大学,这里面的学生毕业考试分两等,当时称“科”。甲科出身的为郎,乙科出身的为吏;遇地方政府需要人才就从这里挑选。材料表明汉代太学毕业考试的突出特点是其成绩

    A. 与官员选拔挂钩

    B. 与平时操行考核结合

    C. 体现教考分离制

    D. 以“科”来划分等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清代人口由清初的不足一亿,到1850年已达到约四亿三千万。对于科举考试而言,从清初的顺治年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乡试的举人名额一般都在1000到1500名之间波动。这表明清代

    A. 人口总数的持续增长

    B. 科举制度逐步完善

    C. 科举制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 社会的流动性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

    时间

    承借人

    贷款人

    用途

    1861.11

    江苏巡抚李鸿章署布政道吴煦

    上海外商

    雇船至安庆运淮军至上海

    1862.6

    苏松太道吴煦

    英商怡和洋行

    “常胜军”饷银

    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上海外商

    部分湘军军饷

    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上海美商洋行

    上海会防局洋枪队军需等费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B. 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

    C. 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

    D.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規定

    A. 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

    B. 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C. 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D.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

    B. 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

    C.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B. 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C. 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D. 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

    A. 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B. 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C. 欧洲形成了相互争夺的两大集团

    D. 荷兰与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A. 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

    B. 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C.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史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据此可知,汉初

    A. 儒家仁政得以实施

    B.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C. 耕作方式发生改变

    D. 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许悼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在过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发展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C.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D. 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

    A. 为对外开放做准备

    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D.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这种现象反映出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

    B. 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

    C.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

    D. 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B.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苏联工业

    C.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D. 生产资料公有制优越性的凸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 皇权已不再至高无上

    B. 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

    C. 人们婚姻观念已发生变化

    D. 人们婚姻关系已具有近代化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B. 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 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

    D. “左”倾错误已严重泛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但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甲骨文

    A. 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B. 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C. 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

    D. 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新中国实行各版护照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

    B. 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C. 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

    D. 中外交流频繁,因私护照增多,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

    B. 汉朝的“中朝”

    C. 隋唐的三省六部

    D. 宋朝的枢密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表所示的数据变化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 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B. 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C. 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D. 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 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 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 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11年,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民政部编订户籍法奏折”,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共8章、184条。其内容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观念上仍视户籍为管理人口统制的手段,强化户籍统制功能。法规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剔除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户籍开始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纯粹是国家管制人口的工具。此外,法规既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出诉讼抗告的权利,将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废除了以往民众只是义务载体的陋习。

    ——摘编自窦希铭《民国初年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户籍法》所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规制定的背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所看到的一切儿童团营地,小孩子都是漂亮的,营养很好(每天五餐),照料很好,可说是受优待的;他们都是快乐的。傍晚,工作做完后,就聚集在"文化公园",……他们来这里锻炼身体,休息,娱乐或学习(因为这里也有教室、讲演厅、电影、图书馆等等)。到处都悬挂着斯大林的头像,人人嘴上都挂着他的名字,每一个人的讲话中都无可遗漏地颂扬他。在他们看来,在苏联以外尽是黑夜。除了几个无耻的资本家,一切的人都是在黑暗中挣扎的。需要量是那么大,顾客是那么多,以致以后好久仍将是求过于供,而且超过很多。人们仍没有满足需求

    ——摘编自(法)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7年)

    材料二  娱乐和运动商品的销售额从1929年的5亿美元,下降到了1933年的2.5亿美元。简单的家庭游戏一拼图、跳棋、国际象棋、掷套圈一却大受欢迎,这期间美国集邮者的数量从约200万人增加到900万人。桥牌也颇有进展。在郊区,人们待在家里,促进了羽毛球、乒乓球和户外晚餐的复兴,刺激了木工、机械、养鸽子等业余爱好。

    数百万人专心致志地收听时事评论员关于慕尼黑危机、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陷落的观点。

    1932年一1939年间,通过收音机传送的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

    在大萧条即将到来时,20个成年人中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为200万——300万。顾客偶尔会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摘自(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1929—1941》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状况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的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李植坍《整体世界历史初探》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