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所看到的一切儿童团营地,小孩子都是漂亮的,营养很好(每天五餐),照料很好,可说是受优待的;他们都是快乐的。傍晚,工作做完后,就聚集在"文化公园",……他们来这里锻炼身体,休息,娱乐或学习(因为这里也有教室、讲演厅、电影、图书馆等等)。到处都悬挂着斯大林的头像,人人嘴上都挂着他的名字,每一个人的讲话中都无可遗漏地颂扬他。在他们看来,在苏联以外尽是黑夜。除了几个无耻的资本家,一切的人都是在黑暗中挣扎的。需要量是那么大,顾客是那么多,以致以后好久仍将是求过于供,而且超过很多。人们仍没有满足需求

——摘编自(法)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7年)

材料二  娱乐和运动商品的销售额从1929年的5亿美元,下降到了1933年的2.5亿美元。简单的家庭游戏一拼图、跳棋、国际象棋、掷套圈一却大受欢迎,这期间美国集邮者的数量从约200万人增加到900万人。桥牌也颇有进展。在郊区,人们待在家里,促进了羽毛球、乒乓球和户外晚餐的复兴,刺激了木工、机械、养鸽子等业余爱好。

数百万人专心致志地收听时事评论员关于慕尼黑危机、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陷落的观点。

1932年一1939年间,通过收音机传送的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

在大萧条即将到来时,20个成年人中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为200万——300万。顾客偶尔会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摘自(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1929—1941》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状况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的差异。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