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1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课内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2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 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 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3.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

    A. 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 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 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 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 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 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第1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句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忽而张目嗔(chēn)视,表现出叱咤(chà)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kàng)奋了。

    C.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mèi)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zēng)。

    D.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tān)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huán),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公将鼓之。

    B.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D.①或王命急宣。      ②而或长烟一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B.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呢……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春天来了,如意谷的各种花朵次第开放,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走进羊祜公园,里面的各种设施和美景令人眼花缭乱,每个人都神采奕奕。

    C.前几天,在我校举行的“歌唱祖国”比赛中,同学们一个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D.“黑旋风”李逵取回水后,看到了地上散落的母亲的头发,歇斯底里地杀死了那几只老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你的艰苦努力,又为国家省了300万元的损失。

    B.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而他能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C.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第四回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薄命女”指的是甄英莲,后改名为香菱,薛蟠之妾,甄士隐的女儿。

    B.《红楼梦》中传神的外貌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表现的是薛宝钗的楚楚动人。贾宝玉

    C.《水浒传》中,杨志丢了生辰纲后,不能回去交差,就与花和尚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D.《简·爱》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以自叙的形式写成,大量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zián)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B. 一丈青大娘一听见孙子呱(gū)呱坠地的啼声,喜泪如雨,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洗三那天,亲手杀了一只羊和三只鸡,摆了个小宴;满月那天,更杀了一口猪和六只鸭,大宴乡亲。

    C.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chī)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D.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mèn)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岩石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时代。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C.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D.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装,阎王爷老眼昏花的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母鸟第一次生下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巴巴地等待小鸟孵出来。

    B.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C.不可理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是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是两国的功臣。

    B.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C.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虽然研究学术不可或缺,但是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B.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C.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D.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由著名剧作家周梅森改编,国家一级导演李路执导,演员阵容包括陆毅、张丰毅、吴刚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 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慘败告终。

    C.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兄弟,伉俪指夫妻等。

    D. 维多克·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母院》是他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一人物形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选段,完成题目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准备写的不是普通的论说文、记叙文;他准备写的是文艺。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是增减的。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家认为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使起了风,烟就不曲折了吗?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帐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1.下列各项中不能表现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B.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C.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D.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2.对“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篇文艺作品,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顺序的结合。

    B.文艺作品既表现了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C.文艺作品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而在完成时又符合自然的特点。

    D.《离骚》《西游记》等以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作品不适合本文作者提出的观点。

    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中所举王维诗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赏析诗句,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

    B.作者认为如果仅按照字面解释,是领会不到诗的意思的,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

    C.作者认为应该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

    D.作者运用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片段,完成题目。

    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贾母道:“他们既备下船,咱们就坐回。”说着,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未至池前,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凤姐忙问王夫人:“早饭在那里摆?”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那里就在那里罢了。”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好,你就带了人摆去,我们从这里坐了船去。”

    凤姐儿听说,便回身和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过去了,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要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有毒,我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菜也都端过来给他吃。又命一个老嬤嬤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闲话,这里收拾残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儿罢。”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附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刘姥姥忙道:“才刚那个嫂子倒了茶来,我吃过了,姑娘也该用饭了。”凤姐儿便拉鸳鸯坐下道:“你和我们吃罢,省了回来又闹。”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箸来,三人吃毕。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贾母等人导演的。

    B.文中语言描写很多,通过这些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中描写刘姥姥的语言极具特色。

    C.不该当差的鸳鸯,今天偏要当差,是为确保“计划”的实施,足见对此计划的重视。

    D.刘姥姥搞笑结束后,看着凤姐和李纨对桌吃饭“叹道”“怪道”,表达了刘姥姥的心酸、不满与无奈。

    2.下列对刘姥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刘姥姥是丑角,但绝不是傻子,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她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B.“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刘姥姥的这句话体现了她率直、爽快的特点。

    C.“这个菜里有毒,我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这句话反映出刘姥姥懂得说话技巧,会讨好贾府的主子们,这也是她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D.刘姥姥逗众人开心的方法一是用村言俚语,如“这叉巴子,比我们那里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二是滑稽的表情,如在高声说话后“鼓着腮不语”等;三是笨拙的动作,如夹鸽子蛋等。

    3.下列各项中对本文“不笑”与“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B.薛宝钗要做标准的大家闺秀,言行举止,中规中矩,工于心计,城府颇深,故作端庄之淑女样,思之令人生厌。

    C.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们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自然流露;史湘云反映出她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D.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4.下列各项中对本文句子理解赏析不对的一项是(   )

    A.“未至池前,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从餐盒上足以说明贾府生活的奢华。)

    B.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递眼色”三个字表明鸳鸯如不取笑誓不罢休的心态。)

    C.“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闹”、“撮”“伸”“滑”和“滚”这些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D.“你们一点好事儿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写出了李纨的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却又超然物外的性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完成下列小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 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 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 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水画家只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就能够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真挚的、朴素的感情,从而让意境在作品中产生。

    B. 画家熟悉客观事物也不一定能画出好画。山水画意境的独创性,要求画家不能简单地重复别人,要有自身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强烈愿望。

    C.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 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3.文中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A. 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B. 画家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C. 写诗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D.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 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 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题目。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下列对周亚夫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忠于职守 B.军纪严明 C.军令畅达 D.巧言善辩

    3.下列对本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他的地方也很多。

    B.文中写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意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

    C.文中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渔家傲》,完成题目。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有理想有才华但是得不到施展,找不到出路,所以做如此感想。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海天相接的壮美画面。

    B.上阕后半部写作者梦中来到天帝的宫殿,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得到了诉说心愿的机会。

    C.在下阕中,词人感慨自己空有才华,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一个“谩”字,流露出她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

    D.结尾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表现了她身为柔弱女子无力抗争而只好逃避现实的想法。

    4.与“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表达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D.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李白乘舟渡江从遥远的荆门外,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B.颔联写高山随着平野渐渐隐去,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C.颈联写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D.尾联写作者还是更怜惜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作者的万里行舟。

    2.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随平野尽”,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B.“江入大荒流”,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

    D.颔联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在颈联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远景与近景。

    3.对这首诗主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B.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C.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

    D.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之外人,愈有意味”。高适《除夜作》,也写到“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故乡今夜思千里”,因自己思乡而想象家里人思己,从对方入手来写自己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更为含蓄。“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因思乡而愁,却说家人哀愁之中又是一年。这与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不同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诗文默写部分。

    (1)荡胸生曾云, __________ 。

    (2)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

    (4)黄发垂髫,__________。

    (5)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

    (6)子曰:“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7)《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1)《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_______。”将初春充满生机活力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

    (12)《木兰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古代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1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若出其里。

    (15)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

    (16)___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

    (17)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18)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

    (19)不应有恨,____________。

    (20)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

    (2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

    (22)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2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

    (2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