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种理论是

    A. 水是万物的本原 B. 感觉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知识即美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 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 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 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句,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

    A. 法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A. 法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 世界万物的本原   B. 社会发展的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人的情感、感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美国历史学家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理学

    A.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C. 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 仁政和道德教育

    B. 王道和民主政治

    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 实行人治和法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A. 泰勒斯

    B. 苏格拉底

    C. 普罗泰格拉

    D. 亚里士多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B. 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

    C. 提倡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D. 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佛岁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认为财富即道德

    B. 鄙视贫穷

    C.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D. 揶揄上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C.信仰是否必要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恩格斯说:“十八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他作出上述论断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对外战争开始征服整个欧洲    B.率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D.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这样评价伏尔泰和卢梭:“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当伏尔泰还在为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时,卢梭却已经在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材料指出卢梭相比于伏尔泰思想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②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提出社会契约论

    ④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康德继承和弘扬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表现在

    ①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

    ③相信主权属于人民

    ④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文学沙龙”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

    A. 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B. 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

    C. 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D.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祖宗之法不足守   C. 变者天下之公理   D. 托古改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 坚持“中体西用”

    C. 关注西方科技

    D.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 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C.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扶清灭洋”

    D. “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完全一致的是( )

    A. 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 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 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 华老栓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毛泽东思想成熟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

    A. 中国社会性质

    B. 中国怎样革命

    C. 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宁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3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十八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极其关注社会,更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意识。这些人就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在这些启蒙学者的眼中,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了。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