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诸多名言中的两句。在孙中山眼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是

    A.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

    B.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潮流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潮流

    D.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圣像画中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也不再是心中的幻想,绘画中的他们变得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此现象说明

    A. 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B. 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C. 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D. 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与人的感受和行为相关,而人的感受和行为存在着过度、不及和中道。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中道是经实践理性规定而形成的正确因而会受到称赞。而正确和受称赞是德性所特有的或者说是德性的标志。由此可以得出

    A. 守中道就是不犯错误

    B. 守中道必须具有德性

    C. 中道是德性的本质特征

    D. 过度和不及是犯错的根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如爱奥尼亚式希顿,公屯前二世纪,由于数学方法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B. 追求自由精神

    C. 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

    D. 崇尚理性之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苏格拉底说:“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力量,我就永远不会放弃哲学。或停止劝告你们,对你们之中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指出真相,以我惯常的口吻说:最优秀的人啊,最强大、最以智慧和力量著称的雅典公民,你只关心钱财、名声和荣誉,却不注意也不想到智慧、真理及你的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可见当时的雅典

    A. 享乐主义和利已主义盛行

    B. 人文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 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

    D. 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存天理,灭人欲”

    C. “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字作为一种特有的书面语言,其发音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方式,但并不妨碍人们的交流沟通,为中国的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提供了一种重要力量。这反映出

    A. 汉字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B. 汉字是中国统一的决定性力量

    C. 汉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 汉字使中国语言文字多样性减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19世纪的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一种曾被假想的电磁波的传播媒质。但有科学理论表明,如果不假定“以太”的存在,很多物理现象可以有更为简单的解释。该科学理论可能是

    A. 经典力学

    B. 万有引力定律

    C. 狭义相对论

    D. 广义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D.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指出:“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今日者,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垂法。”这一认识意在说明

    A. 社会是逐步进化的

    B. 法律有其发展规律

    C. 治国亦需因时而变

    D. 礼法兼施的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都求之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雕塑家罗丹(1840~194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他“并不主张实施民主政治,他认为本身所属的贵族阶级能够更好地制衡君主,从而避免专制统治”。其认识和见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A. 美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B. 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C. 古代雅典的民主体制

    D. 英国当时的政治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一学者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郞更在孙山外

    C.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D. 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某时期儒家学说的有这样一段描述:“……它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最早造成上述影响的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顾炎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日: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 揉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

    A. 坚守正道

    B. 不偏不倚

    C. 以和为贵

    D. 偏听偏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

    ①都是对先秦儒学的否定

    ②都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③都是对理学的发展

    A. ①错误,②③正确

    B. ①②正确,③错误

    C. ①②错误,③正确

    D. ①③正确,②错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下列言论与该学派相对应的是

    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C.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D.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D. 理论认识应区别善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 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B. 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C. 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 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 礼法并施

    B. 施行仁政

    C. 君民共治

    D. 民贵君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大量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 神化统治阶级

    B. 战胜自然灾害

    C. 服务于祭祀活动

    D. 服务小农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

    A.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 涉及领域狭窄

    C. 注重实用性

    D. 服务于农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此文最可能出自

    A.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 《天演论》

    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 《共产党宣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虽然文艺复兴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古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包括乐观、世俗和个人等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材料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A. 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 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C. 近代科学日益改变社会面貌

    D. 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和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材料意在说明达尔文主义

    A. 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 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借口

    C. 推动了亚洲国家的社会变革

    D. 加快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

    A. 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

    B. 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

    C. 置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

    D. 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40年,毛泽东说:“我们现在要的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影响当时中国民主政治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A. 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目标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现状

    C.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不断斗争

    D. 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有人认为从整体上看宋代绘画已不复有唐代绘画的雄健气势,但却更加精致、多样化,富于人情味和抒情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唐宋两代人的审美标准不同

    B. 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的变迁影响到了书画的风格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C. 宋代画家的刻意而为

    D. 唐宋绘画技术存在差别所导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徒,与中世纪那些墨守成规、慑服于教会权威、不敢作世俗斗争的宗教徒已大不相同。他们不再束缚其自由思想。如:薄伽丘着意攻击教会的丑行;瓦拉无情地揭露教会的谎言。文艺复兴总的说来是还没有否定宗教。

    ——摘编自尹红《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以自然神论者自居的伏尔泰对基督教的组织体系、教义信条和神职人员进行无情的批判,到了年轻一代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那里,对教会体制和神学教义的批判进一步发展为对基督教信仰本身的批判,从而把伏尔泰等老一辈启蒙思想家的自然神论推向了公开的无神论。在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眼里,基督教乃至一切宗教都被看作是愚昧加欺骗的产物,是理性遭受蒙蔽的结果,狄德罗认为自然是一个自己发生、自己生长的独立体系,并不需要上帝来充当初始原因。

    ——摘编自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徒对宗教的态度和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对宗教态度的变化,并说明此变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社会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外有清军虎视眈眈,明王朝处于两害相侵的困境,许多人仍处于“釜水将沸而游鱼不知”的境况。王船山(王夫之)在焦虑中产生对王(阳明)学和禅学的怀疑,并试图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来匡扶大厦之将倾,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清朝入关后,王船山曾举兵抗清,事败后誓不降清。他指责李自成起义犯上作乱成为清朝帮凶。然而,他始终把清兵入关看作明亡的主要原因,把“尊王攘夷”摆在首位。其思想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船山还是“西学中源”说的始作俑者,他指出:“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绪余。”

    ——摘编自周辉湘《船山学复苏与近代思想界的嬗变》

    材料二  在与太平天国殊死搏斗的同时,曾国藩即令收集、整理、刊刻船山遗书。1862年,由曾国荃策划重刻。曾国藩校阅了1/3以上的篇幅,“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重刻《船山遗书》于1865年正式出版。曾国藩不可能同船山一样把尊王攘夷的目标对准清王朝,却又接过攘夷的口号,把它转换为御外侮的“制夷”。

    ——据《曾国藩全集》等整理

    材料三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推崇王夫之,并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革命者印发王夫之《黄书》等“明于华夷之辨”的书籍,“排满革命”“光复旧物”便迅速成为国人的共识。

    ——据王泽应《冲破鸿蒙别有天——夫之出船山记》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曾国藩重刻《船山遗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革命派对王夫之思想的宣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