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18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B.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C.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D.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

    A. 《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

    B. 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C. 《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

    D. 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于中国近代的“租界”不同史观有不同的评价,革命史观以为“租界”是“国中之国”,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现代化史观认为,租界是传播和展示西方工业文明的窗口,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史观认为,租界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之地,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进步;全球史观认为租界是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造成这种不同评价的根源是

    A. 不同史观的评价角度和标准不同

    B. 不同史观的评价立场不同

    C. 新史观不了解租界的真实情况

    D. 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时采用双重标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8 题
  1.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而刊刻的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A. 商品经济带动了小说的繁荣

    B. 神魔小说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 司法知识因公案小说而普及

    D. 建阳刊刻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A.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 史地不分的综合性

    D.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学家陈垣指出平景孙在《读史拾沈》中考证杨贵妃年岁时犯了四处错误:一、册寿王妃年月,据《外传》误文,不据《唐诏令集》,是谓无识;……三、杨妃卒时年岁,引《外传》不引正史,是谓不知轻重;四、考史至引乩语,是谓遁入魔道。据此可知,在史学考证时陈垣强调

    A. 要有证据意识

    B. 广泛搜集史料

    C. 运用可信史料

    D. 引用官修史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 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 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 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 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概念

    解释

    中外朝

    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掌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齐民要术》

    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

    《天下郡国利病书》

    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书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改革理想,对近代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在此,董仲舒的目的是

    A.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树“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

    C. 使“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D. 令《春秋繁露》成为教育新经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 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 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 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 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A. 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 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 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 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 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 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

    D. 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本草纲目》

    D. 《天下郡国利病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司马光主张女子可以读书,范仲淹曾把守寡的儿媳嫁于学生王陶为妻,程颐也把丧夫之后的外甥女再嫁他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所顾忌地饮酒和旅游,南宋孝宗更亲自出面为一个两度嫁夫的妇人主持葬礼。这些事件说明当时

    A. 理学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

    B. 封建统治秩序开始崩溃

    C. 商品经济发展致使物欲泛滥

    D. 理学思想遭到普遍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公元666年,唐高宗准备举行封禅大典。皇后武则天提出由她自己来祭地。八年后,她又提出改“父在为母服丧一年”为“服丧三年”。690年,武则天做了女皇帝。这反映了( )

    A. 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有所改变   B. 武则天有超强的个人能力

    C. 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   D.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B. 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 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 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刘知几认为历史学家要善于“辨疑”、“考伪”,“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刘知几在此主要探讨

    A. 史德

    B. 史实

    C. 史学

    D. 史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西方文明》写道:“首先是对个人创造力,以及对自然的毫不含糊的、全面的颂扬,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座山脉,大自然因其直接深刻地留在人的感觉之中而受到珍视。除了对生命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椐自己对自然的反应自由地作出各种解释,而不是仅仅反映一套一般的理性法则。”与这一特征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 王权演变

    B. 教权演变

    C. 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 市民权力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有许多共同主张,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中伏尔泰与卢梭的某些主张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最主要表现在

    A. 是否信仰上帝

    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 是否反对君主制

    D. 是否反对私有财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

    使用铁犁牛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现百家争鸣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581年

    隋朝建立,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用曲辕犁

    607年

    隋炀帝创立科举制

    584~605年

    隋朝开通大运河

    唐朝

    火药用于军事,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宋朝

    理学产生,出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使用交子

    明朝中后期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及反君主专制思想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拉斐尔的圣母像集平易与庄重于一体,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他所创作的圣母,可谓是理想美的化身。

    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像集纯洁和崇高为一体,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永恒真实性。

    达·芬奇一反前人的传统画法,把圣母玛利亚置于大自然,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19世纪时期以来的圣母像俄罗斯的圣母像几乎淹没在金子和宝石的光泽中。

    韩国人用他们自己的形象诠释了圣母,其圣母神态更具有东方民族特有的谦卑,细长上挑的眼睛是绝对的“韩国制造”。

    在非洲,圣母被刻画成非洲黑人妇女的形象。

    在中国,圣母自然是黄皮肤的中国妇女形象。

    ——摘编自任东升等《圣母艺术形象变迁的文化解读》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14世纪到19世纪以来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阐述“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