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最终在多方努力之下,会议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会上周恩来把“平等互惠”改为了“平等互利”

    B. 与会国广泛支持和相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缓解了亚非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美国的自由精神的内涵随时代而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他们害怕美国革命释放出来的“自由精神”会被贬低为一种“无法无天的放纵”。自由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有权来反对政府,自由的基础是服从政府。他们认为联邦必须拥有比目前更多的和更广泛的权力……建国后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有的人对赋予国会适当的权力抱有一种过分的妒忌,这种妒忌可能摧毁而不是保卫我们的自由。

    一一摘编自【美】弗格森《美国革命史(1763—1790)》等

    材料二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反映出两个对立的人群的不同需要和目的。一种是为私营企业的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大萧条已经使自由的重新定义成为势在必行之事。那种认为社会进步是以无限制的财富追求为基础的思想彻底破产;同时也使进步主义者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活力一一即国家政府必须保护市场经济中各个方面的美国人,……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一一【美】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87年联邦派为达到“所要保持的自由”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结合美国联邦宪法内容,以国会为例简析其如何保障“中央和地方”的自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出现“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体系”的历史背景,并概述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接受“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

    A. 事异则备变

    B. 无为而治

    C. 仁政

    D. 制天命而用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49年到1963年,阿登纳接连四次担任德国总理,以“铁肩”支撑危局,使一个战败的、几乎气息奄奄的民族经受住了考验。他在任期内所做的努力有

    ①废除中央统制经济

    ②推动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③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④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解决赤字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日前,台湾媒体发布了一项有关“九二共识”的民调,结果显示:台湾民众认同“九二共识”的比例达37.4%,超过不认同的35.2%,20-29岁的年轻一代认同度达38.1%。下列对“九二共识”认识正确的是

    A. 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B. 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C. 成为两岸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D. 直接推动了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下列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按其出现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②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0年5月,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他拒绝希特勒发出的劝降诱饵,宣布“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英国的坚持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项中对英国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A. 签署慕尼黑协定,牺牲小国利益

    B. “火炬”行动登陆西西里岛

    C. 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D. 强度莱茵河,会师易北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当正直的人对一切人都遵守正义的法则,却没有人对他遵守时,正义的法则就只不过造成了坏人的幸福和正直的人的不幸罢了。因此,就需要有约定和法律来把权利与义务结合在一起,并使正义能符合于它的目的。”这段论述出自

    A. 伏尔泰《哲学通信》

    B.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 卢梭《社会契约论》

    D.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20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以上事件作为史料可以证明

    A. 《五国条约》收效甚微,已经成为一纸空文

    B. 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

    C. 日本势力的扩张已经威胁到美英在亚太的利益

    D. 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摇摇欲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 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 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 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 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8年9月25日,在辽宁大连庄河老人石附近海域,“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圆满收官。这是继“致远舰”后,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以下正确的是

    A. “经远舰”对于近代海军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B. “经远舰”在威海卫战役中惨遭日军击沉

    C. 甲午战争史研究须借助“经远舰”等考古资料的发现

    D. “经远舰”管带邓世昌的爱国捐躯精神值得称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不小,希望在90年代,进步得更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一论断科学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 这是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有“神州1号发射成功

    D. 邓小平概括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变革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規定

    A. 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

    B. 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C. 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D.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君权变化的政治含义》中说:“光荣革命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在不改变旧体制形式的前提下,改变实质性的内容。”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旧体制形式”指的是君主立宪制

    B. “旧体制形式”指的是君主专制制

    C. 实质性改变指从君主专制到统而不治

    D. 实质性改变指权在君主变成权在议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一记载反映了

    A. 神权与王权两相结合

    B. 涂山是春秋时期的商业中心

    C. 丝织技术此时已出现

    D.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高度集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的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唐代的沉船,并命名为“黑石号”中发现了如右图所示的瓷器,上面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的题记。据此推断不合理的是

    A. 该瓷碗上的题记采用的可能是釉下彩绘技术

    B. 唐代瓷器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行销海外

    C. “湖南道草市”字体盛行于汉末

    D. 唐代私营手工业主已经具有一定的营销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地名。弄清这些地名的古今对应有助于我们的历史解释。下列古地名(划横线部分)与今地名对应错误的是

    A. 西周时期,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受封于宋地。(今商丘)

    B. 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因位于临淄稷门而闻名天下。(今淄博)

    C. 秦朝平定岭南地区后设置南海郡以加强管理。(今海南)

    D. 秦朝在西南夷开辟了五尺道。(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曾公亮和丁度历五年时间编成后,由宋仁宗写序言后下令刻本发行,颁给各高级将领。下列有关此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介绍多种武器并记载三种火药配方   B. 记录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

    C. 记载了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技术   D. 提到“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严信厚,慈溪人,洋务运动时任李鸿章幕僚并负责督销长芦盐务河南官运事,十余年间积累巨额财富。见洋商办厂获利颇丰,遂于1887年创设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成为浙江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此材料反映了

    A. “中体西用”指导下洋务企业获利丰厚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提出“实业救国”来抵抗列强经济侵略

    D. 民族工业诞生途径之一是官员设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结合材料中的“发明”,请给该宣传资料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 信息时代的到来

    B. 理性时代的到来

    C. 蒸汽时代的到来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下列对不结盟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A. 成员国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

    B. 由埃及、印度和印尼三国领导人提议建立

    C. 其的成立表明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加强

    D. 1992 年中国被吸收成为其正式的观察员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统计,新大陆发现后,16 世纪美洲有 17000 吨白银输入欧洲,17 世纪为 31000吨,18 世纪为 520000 吨。这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

    ①加速西欧社会分化

    ②封建地主购买力提高

    ③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④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照片有时也是珍贵的史料,记录了历史上的重大时刻,如图照片反映了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关于一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爆发根源是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 出现坦克、毒气弹、导弹等新式武器

    C. 一战结束前德国皇帝已被迫宣布退位

    D. 战争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历史探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亦有别。下列探究步骤及论证方法相对严谨的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疆域变化图。导致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有

    ①重新划分战败国的疆界   ②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以“集体安全”原则分割战败国殖民地   ④在“民族自决”原则基础上重划部分国家边界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出于保密需要或者是为了彰显某种意图,战争中军事行动往往都有一个代号。下列两次世界大战中有关行动描述正确的是

    A. 施里芬计划:初期在西线集中德军主要兵力,在 6 周内打败法国

    B. 黄色方案:主攻方向放在德法边境的阿登山区,以达到奇袭效果

    C. 海狮计划:最终被迫不定期推迟,德军陆军遭受二战中第一次重大失败

    D. 霸王行动:执行德黑兰会议决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栖登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所示战役的作用在于

    A.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B.使德国陆军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C.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D.导致法西斯轴心国开始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下图的①②③④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以下关于四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B.②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

    C.③决定在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D.④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属于下图所示战役的影响是

    A. 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B. 德国陆军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C. 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D. 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是一幅与二战有关的漫画作品。漫画中的“雪茄”代表丘吉尔,“长烟嘴”代表罗斯福,“烟斗”喻指斯大林。对该漫画的理解,有误的是

    A. 反映了英美苏三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史实

    B. 英美苏三国联合行动始于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

    C. 歌颂了反法西斯联盟领袖对二战所作的贡献

    D. “V”的意思是最后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著作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像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義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虑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主,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并列举其代表作一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概括这政治主张的理论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含义之一是全球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 20 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

    ——根据潘人杰、李巨廉《关于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的若干思考》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三巨头操纵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时代”和“格局”两个角度,阐述“为什么到 20世纪才出现世界性的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政治演说常常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演讲者鼓动、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完全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装的国家也销毁他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话,……德国也完全愿意解散它的全部军队,销毁它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也这样做的话……德国愿意同意任何庄严的不侵犯条约,因为它并不想进攻别国,而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

    ——希特勒 1933 年 5 月 17 日在德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 1940 年 5 月 13 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材料一中希特勒此番演说的目的是否“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此次演说的背景,并列举史实说明英国“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的表现(各举一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