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本草纲目》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的军队手持突火枪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 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 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 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 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A.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 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

    C. 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 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

    A. 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 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

    C. 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D. 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有出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的内容。这说明

    A. 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

    B. 东西方的科技特点趋于一致

    C.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D. 中国科技推动了世界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这些小册子

    A. 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

    B.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 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

    D. 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柏拉图在《理想国》写到:“正义,在普遍以上而言,意味着一个事物的所有的部分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特殊的功能。对于人而言,正义的人是其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做好自己的工作。进而,一个域邦的正义在于每一部分都做且只做自己的工作。”根据材料,柏拉图可能反对

    A. 统治者应该为被统治者的利益而统治

    B. 正义的域邦应当由哲学家统治

    C. 统治者的合法性最终还是要追溯到对于知识的把握

    D. 轮番而治使公民都能获得政治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战国时代,齐鲁两国的儒生有套“封禅”学说,到泰山山顶上祭祀上帝叫作“封”,在泰山下小山祭祀叫作“禅”。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成为儒家封禅学说的第一个实践者。其目的在于

    A. 表达对中原各种传统文化的尊重

    B. 促进儒家与法家两派的融合

    C. 通过皇权与天命的结合稳固统治

    D. 以迷信思想弥补法家的缺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一些法律规定。这些规定反映出下表

    曹魏律

    殴兄姐加至五岁刑

    南朝律

    子贼杀、殴伤父母枭首,骂詈父母弃市

    北朝律

    子孙杀父祖处以车裂,父祖子孙用刀刃者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卖子一岁刑。卖五服内尊长者处死,卖周亲、妻、子妇者流刑

    A. 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

    B. 司法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色彩

    C. 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

    D. 法律中渗透了儒家伦理纲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古代严禁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 天文知识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

    C. 观测天象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

    D. 造成了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要理解朱子学的特征,就必须广泛关注北宋时代的各种潮流。我们一定得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此学者“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主要是基于朱熹

    A. 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B. 将儒家伦理提升到了天理高度

    C. 建立了系统而独特的心学理论

    D. 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初政府规定:“民间寡女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除本家差役。”这项法规反映了明代

    A. 妇女道德规范的严格化

    B. 致力于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C. 政府鼓励做老尊贤

    D. 政府重视妇女的社会福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雕版墨印本《汉西域诸国图》为北京图书馆之馆藏文物,反映了汉代西域诸国分布以及交通路线。全图标注地名七十多处,形象地表示了天山、葱岭、北山、南山、石山和积石山及其名称,并清晰地绘出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两条路线,该图对研究西域地理沿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该图表述正确的是

    A. 是西汉时期已经发明造纸术的佐证

    B. 该图绘制技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C. 是西汉政权有效管辖西域的历史依据

    D. 应该是根据更为古老的文献翻印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 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汉朝初年发生了一次日食,汉文帝(汉武帝的祖父)发布诏书,认为自己“不德”从而导致“天示之灾”,希望天下臣民“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纠正他的错误。这说明汉统治者

    A. 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

    B. 从儒家人士中选拔官员

    C. 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

    D. 认为天象与统治密切相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

    C. 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D. 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 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 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 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先秦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其建议。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 由地理环境决定

    B. 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C. 由社会性质决定

    D. 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欧洲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国内社会的剧烈变动

    C. 统治阶级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对下表著作中关键字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汉朝

    A. 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

    B. 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我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反映的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皇权的衰落

    C. 自然经济的解体

    D. 封建制度的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

    A. 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

    B. 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C. 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

    D. 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 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 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 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 无论天主教、新教,信徒地位没有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明清启蒙运动是在复兴“三代之制”的旗帜下展开的。如黄宗羲等曾以《左传>中民为“神之主”、《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早期启蒙运动犹如在理学的磐石下畸形生长的一株弱草,发生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少数进步思想家中,其影响也未超出少数清醒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及江南一带的士子阶层。

    文艺复兴是通过对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而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的斗争。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表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  第27条: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四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欧洲近代历史上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三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

    (3)材料四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主张有哪些?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学,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治国主张;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