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1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33 题,null 3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A. 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 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C. 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 教随国定原则

    B. 强化教会权威

    C. 信仰即可得救

    D. 简化宗教礼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反对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竭力主张进行改革,反对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要求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经世致用思潮已成为社会主流   B. 经世致用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

    C. 对理学批判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D. 爱国“经世”思想得到继承发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3 题
  1. 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

    A. 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B. 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C. 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 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在此,阿伦·布洛克

    A. 赞赏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统治的腐朽

    B. 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众多领域

    C. 肯定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

    D. 指出英国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A. 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B. 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 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D. 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卢梭明确地表示,原始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人类社会从古至今,是一个日益堕落的历史。由此,要享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就必须打破一切历史、文化造成的禁锢。据此可知

    A. 卢梭强调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   B. 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C. 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   D. 卢梭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认为“制礼义”的目的是

    A. 消灭人的欲望

    B. 维护社会稳定

    C. 满足物质需求

    D. 调节社会纷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 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C.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 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 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 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 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 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 书法

    B. 绘画

    C. 戏剧

    D. 杂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B. 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 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 神创论与进化论

    B.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 经典力学与量子理论

    D.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 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该材料意在强调

    A.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 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C. 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 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 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B. 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C. 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 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

    A. 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 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 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D.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 爱无差等

    C.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存天理,灭人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封禅大典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礼仪,礼仪的执行者往往是封建帝王,但在唐高宗封禅泰山时,皇后武则天随行并参与祭拜。690年,武则天做了皇帝。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彻底改变   B. 武则天具有超强的能力和意志

    C. 儒家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D. 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和风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 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 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 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 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B. 抨击清朝腐朽统治

    C. 提倡自由民主平等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代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传

    A. 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   B. 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

    C. 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   D. 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A. 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 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 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 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因为苏格拉底

    A. 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尊崇理性、追求自由

    C. 强调美德即知识   D. 是希腊的伟大哲学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为《布鲁特斯胸像》(创作于公元1537~1538年)。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地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该作品

    A. 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 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C. 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D.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           B.揭露教会腐败

    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           D.反对禁欲苦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 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 诱发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D.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虽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和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人。”霍布斯这段话

    A. 体现了人人平等   B. 凸显了社会契约

    C. 诠释了人民主权   D. 强调了智力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 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 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D. 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3 题
  1.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 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 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 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 批判神学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三  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朱熹《玉山讲义》

    材料四  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特点。

    (4)材料四中,王夫之在抨击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但丁认为,上帝先创造日月,然后才创造人类。政权是为医治人类的罪孽恶疾而设,是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后设立的。上帝并没有在创造日月的时候便创造政权,把政权与教权比拟为日月是不恰当的。即使这一比喻暂时可以成立,但月亮必须吸收太阳的光辉是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和功能是另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不依赖太阳,它的功能及其功能的行使也不依赖太阳。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须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

    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 "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而世俗帝王,如康斯坦丁大帝,把王权赠与教会,实属无效行为。

    ——摘编自张小平《评但丁<论世界帝国>中的法律思想》

    材料三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对启蒙运动的评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启蒙运动使“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中的哪些主张导致了上述结果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