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 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

    B. 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 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 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见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A. 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 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 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D.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出

    A. 礼乐制度分崩离析   B. 学术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C. 士人阶层日益崛起   D. 百家争鸣局面异彩纷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学观点是

    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D.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更赋的实行

    A. 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

    C.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   D. 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

    A. 土地兼并的缓解

    B. 消除地方割据基础

    C. 自耕农队伍壮大

    D. 催生新的社会阶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石林燕语》记载:“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乾封以后,刘袆之、元万顷之徒,时宣召草制(皇帝的命令)其间,因名‘北门学士’”。“北门学士”主要分了哪一机构之权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枢密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举的目的是

    A. 加强政府思想控制

    B. 维护中央统治权威

    C. 垄断雕版印刷技术

    D. 抑制民间商业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即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士族丧失政治特权   B. 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

    C. 冗官问题日益严重   D. 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明李乐《见闻杂记》记载:湖州府乌青镇“里中有中人之家,贷钱开油饼坊,其雇工人与市上一人剧饮而醉相殴,雇工人推其人堕水死,主不知也。事闻于官,官不诘责下手之人,主人费六七十金,半偿死者之家,半赂衙门人,事竟得寝。”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明清社会治安混乱和官场腐败   B. 司法不公加剧社会动荡

    C. 雇佣关系下仍有人身隶属关系   D. 资本主义萌芽潜滋暗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末清初,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是

    A. 提倡经世致用   B. 反对君主专制   C. 批判宋明理学   D. 追求个性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这表明

    A.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冲击传统经济结构

    B.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丧失工业化契机

    C. 政府力图缩小丝织品出口以满足民间需要

    D. 重农抑商思想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后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100%)表可知当时

    货物(单位)

    1843年前实征税率

    1843年后协定税率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的百分数

    棉花(担)

    24.19

    5.56

    77.02

    棉纱(担)

    13.38

    5.56

    58.45

    分等白洋布(匹)

    29.93

    6.95

    75.78

    二等白洋布(匹)

    32.53

    6.95

    78.64

    本色洋布(匹)

    20.74

    5.56

    73.19

    斜纹布(匹)

    14.92

    5.56

    62.73

    ——整理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A.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刺激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C. 英国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D. 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黄浦江两岸)界。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表明上海地区

    A. 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B. 华夷观念影响依然强烈

    C. 经济地位渐趋加强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这些行动

    A. 说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成为两岸分裂源头

    C. 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 意在维护国家权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28年3月,国民党内政部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1929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1936年2月,蒋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这一过程说明

    A. 革命观念风靡一时   B. 服饰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C. 人身控制日益严重   D. 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历史研究中,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等。这些表述

    A. 含有时空观念   B. 丰富史料实证

    C. 属于历史解释   D. 彰显家国情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7世纪,荷兰、英格拉、威尔士人口继续增长,意大利和法国人口处于停滞状态,西班牙属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人口下降。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荷兰、英格兰等国人口继续增长是因为奴隶贸易

    B. 意大利、法国人口停滞是因为丧失海上贸易航线

    C. 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人口下降是因为黑死病肆虐

    D. 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67年,马尔克斯出版《百年孤独》,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巧妙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1982年,瑞典文学院认为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因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作品

    A. 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B. 是大萧条冲击下的产物

    C. 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生活   D. 渲染了人们的彷徨迷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一种劣质长筒袜,压低袜子价格,严重冲击了织袜工人的正常收入。一些织工秘密组织起来,以“卢德将军”的名义捣毁商人的织袜机。1813年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机器生产日益普遍化   B.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C. 工业化加剧社会矛盾   D. 工人阶级生存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历史学家K.S.平森认为1870年至1900年的德国正在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与这一转变无关的因素是

    A. 启蒙运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德国统一

    D. 德意志帝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伦敦居民能够一边在床上品着早茶,一边用电话订购他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全世界各种产品,并合乎情理地要求早班将它们送到自己家门口。他可以打发他的仆人到临近银行很方便地提取贵金属,可以随身携带铸币出国到任何异域,无需通晓当地的宗教、语言和风俗,稍稍遇到干涉就会认为受到侵犯而大为惊讶。”这里描述的世界体系最有可能处于

    A. 1750年

    B. 1850年

    C. 1900年

    D. 1950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中英美三国在1943年冬发动了滇缅反攻战,经过三国军民的共同努力,大获全胜,打通了中印公路,加速和配合了中国反攻、盟军在东南亚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进程。由此可见

    A. 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

    B. 滇缅反攻揭开了中国战场反攻的序幕

    C. 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保证

    D. 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

    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所看到的一切儿童团营地,小孩子都是漂亮的,营养很好(每天五餐),照料很好,可说是受优待的;他们都是快乐的。傍晚,工作做完后,就聚集在"文化公园",……他们来这里锻炼身体,休息,娱乐或学习(因为这里也有教室、讲演厅、电影、图书馆等等)。到处都悬挂着斯大林的头像,人人嘴上都挂着他的名字,每一个人的讲话中都无可遗漏地颂扬他。在他们看来,在苏联以外尽是黑夜。除了几个无耻的资本家,一切的人都是在黑暗中挣扎的。需要量是那么大,顾客是那么多,以致以后好久仍将是求过于供,而且超过很多。人们仍没有满足需求

    ——摘编自(法)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7年)

    材料二  娱乐和运动商品的销售额从1929年的5亿美元,下降到了1933年的2.5亿美元。简单的家庭游戏一拼图、跳棋、国际象棋、掷套圈一却大受欢迎,这期间美国集邮者的数量从约200万人增加到900万人。桥牌也颇有进展。在郊区,人们待在家里,促进了羽毛球、乒乓球和户外晚餐的复兴,刺激了木工、机械、养鸽子等业余爱好。

    数百万人专心致志地收听时事评论员关于慕尼黑危机、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陷落的观点。

    1932年一1939年间,通过收音机传送的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

    在大萧条即将到来时,20个成年人中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为200万——300万。顾客偶尔会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摘自(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1929—1941》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状况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的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1年面对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和各国中央银行要求兑换黄金的压力,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终止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方兑换关系。为了对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进行指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切断了特别提款权与黄金和美元之间的联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在内部设立了石油基金,允许那些因为国际收支困难而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提存。同时,设置临时委员会讨论货币改革问题。1976年临时委员会达成了《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从而形成了牙买加体系。(1)使成员国的货币汇率浮动和中央银行干预浮动的权力合法化,同时强调国际货币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权监督有管理的货币浮动和成员国的国际清算政策。(2)废除黄金条款,黄金降为一种普通储备资产,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地位,以特别提款权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成为主要的储备资产。(3)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牙买加协定》实际是汇率安排多样化的协定。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牙买加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牙买加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