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选择题 2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5 题
  1.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 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 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 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 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坚持群众路线   B. 重视经济建设

    C. 强调实事求是   D. 开展武装斗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最能体现此“二元性”的分别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傩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

    A. 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B.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

    D. 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 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 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 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 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A. 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 世界万物的总根源

    C. 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D. 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 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 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 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 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希腊智者学派在社会道德方面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必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美德即知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人们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界转向人类   B. 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从繁荣走向衰落

    C. 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道德世风日下   D. 人们对人的研究转向法律和宗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 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C. 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D.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场运动

    A. 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B. 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 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陈登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由鸦片战争,以至于庚子事变之六十年间,国人之对外态度: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理性认识西方先进文明

    C. 西学东渐导致认识误区

    D. 民族屈辱造成心理落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于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的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材料表明“反孔”斗士们

    A.片面评价历史人物

    B.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C.理性认识孔子本人

    D.全面认同传统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

    A. 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

    B. 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 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 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位作家在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时宜称:“我不过是历史学家的书记而已……收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写出一部史学家们忘写的历史,即风俗史。”该作品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世纪初诞生了一种新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它能很好地解释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等。据此判断,“这一理论”是指

    A. 经典力学

    B. 量子论

    C. 相对论

    D. 进化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 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 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

    C. 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

    D. 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 董仲舒:天人感应

    B. 朱熹:格物致知

    C. 王阳明:知行合一

    D. 顾炎武:经世致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代。阅读材料: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经济文化的总体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接受康有为的学说开始,梁启超的理想便是改革封建王朝,使之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1899年至1903年间的激进,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顽固保守,梁转而接受了孙中山的激进方案。1905年他的政治态度复归保守,重新鼓吹起改良与立宪。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关键时刻,梁却又拒绝诱惑、不怕威胁,坚决维护民主共和。

    ——杜先菊《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

    材料二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三  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号召,他认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必须解决的问题”。

    ——姚中国《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1)材料一中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指的是什么?概括梁启超政治思想多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挽救民族危机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政治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并依据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太学以五经为教材,进行经学教育。国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较为严格的审定。太学只允许传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则被拒之门外。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今文经学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经书,以董仲舒为首的一批儒家学者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将儒学神学化,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命题。

    ——《两汉太学的初兴》

    材料二 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东进、西方文明的冲击,在英勇反抗帝国主义的同时,掀起了学习西方文明的热潮,纷纷致力于探索富国强兵之路。洋务教育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结果,其内在的导因在于那个时期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无论是兴办军事工业时引进西方先进生产科学技术,还是兴办民用工业时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洋务派深感人才匮乏。

    ——张雪蓉《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建设》

    材料三 1949~2008年新中国的教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教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

    ——[英国]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人的信仰就是人的一切,它正是我们的生命。人只要有信仰,无须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无须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无须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

    ——摘编自李平晔《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以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精神信仰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司法改革是俄国近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实行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材料二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实施的司法改革被誉为大改革中最为成功的改革。改革创建了以欧洲司法模式为蓝本的新司法体制,司法独立、审判公开、辩诉原则、陪审团审判、律师制度等全新的制度和理念引入俄国。司法改革为俄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晚期帝俄经济及社会的转型。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与帝俄晚期法治国家建设》

    材料三  当西方朝社会现代化大步迈进的时候,俄国却反映迟钝,好像处于停滞的状态……只是到国际霸主地位受到沉重打击后,俄国统治者才稍微清醒过来,勉强的开始第二次学习西欧,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

    ——夏诚《世界现代化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司法改革对俄国的深远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俄国“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