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该机构的设立

    A. 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

    B. 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

    C. 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

    D. 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南京政府于8月21日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有效期为五年。中共在《解放》周刊立即发表评论指出“不侵略间的结合便是对于侵略者有力的打击”。该条约的签订

    A. 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斗志

    B. 表明国民党反苏政策的失败

    C. 促使国共两党开始考虑合作

    D. 扭转了抗日战场的不利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伯利克里时期,作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的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 司法监察制度日趋完善

    B. 法治理念被民众所接受

    C. 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

    D. 权力运行带有制衡色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这反映出英国

    A.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B. 长期的腐败问题得以解决

    C. 工人阶级获得议会选举权

    D. 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些规定

    A. 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B. 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

    C. 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

    D. 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 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 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 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 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 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 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 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A. 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 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 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周官》

    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

    《史记》

    A. 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 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 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 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土以布。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这说明隋唐时期

    A. 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B. 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

    C. 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

    D. 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针对孔教的争议

    A. 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

    B.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

    C. 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

    D. 推动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反映了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其影响是

    年份

    私营企业

    个体工商业

    注册(万户)

    从业人员(万)

    注册(万户)

    从业人员(万)

    1988

    4

    1000多

    2300多

    1990

    9.8

    170.2

    1328.3

    2092.8

    1992

    13.9

    230

    1533.7

    2467.7

    A. 改变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现状

    B. 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C. 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 充分体现了我国按劳分配的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欧洲各国对美战债起源于第一吹世界大战,包括协约各国在战争期间向美国的借债,以及战争结束后,美国向各国提供的复兴贷款。在战债问题上,美国方面反对将赔款与战债联系在一起,坚持有债必还的原则。而法国则主张将对美国的债务建立在德国赔款的基础上,这也是英、意、比等其他国家的共同看法。美国国会于1922年成立了“世界大战外国债务委员会”,自1923年至1926年先后同13个国家达成了战债协议,规定了各国战债的偿还期限及利息。赔款问题同美国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欧洲的困境给美国提供了插足的机会。1924年4月,由美国主持的“道威斯计划”,确定了1924-1929年的具体赔偿额。为确保德国如期赔款,由美国银行家向德国提供大笔贷款以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对此,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

    ——据李世安《世界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在战债与赔款问题上美国与欧洲国家的分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插手赔款问题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康熙下令停止圈地弊政,修订顺治年间的垦荒定例,给予垦荒者更多的优遇。又规定地方官能招徕垦荒者升迁,否则罢黜。实行“更名田”,将明朝藩王土地给予原种之人,改为民户,承为世业,使耕种藩田的农民成为自耕农。实行蠲(免除)免政策,1685年至1687年,康熙先后将河南、直隶、湖北等九省田赋普免一周;l711年,又将全国各省钱粮分三年轮免一周。1712年,康熙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垦田面积由顺治末年的5亿5千万亩增加到康熙末年的8亿亩以上,人口也迅速增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清末中国与西方接触以后,农业发展偏重于农业商品化、科学农业的发展。1894年以前,郑观应、张之洞和孙逸仙等知识分子引介和倡导肥料学、土壤学、植物学等为主的现代农业。1894年以后,《苏报》《申报》《国闻报》等地方报纸刊登欧、美、日的农业新知。1898年,清廷设立农工商总局,1906年改为农工商部,内设农务司,专理全国农政。此外,各省也设有劝业道掌理农政。除政府中的农政机构外,1904年以后各省又有农会之成立。农会是半官方的组织,由地方政府倡导,由地方绅民组织,经费则由地方政府补助。除了农会实际教导农民农业新知外,晚清另有农业讲习所、农业试验场、农学堂、大学农科之设立,以传播现代农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康熙发展农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农业的新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导航技术的演变

    原始导航

    最初以石头、树、山脉等作为参照物;渐渐发展到天文观测法,即通过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来判断位置。

    指南针导航

    北宋,已能利用指南针航行。南宋,指南针发展成罗盘形构,海上航行已逐步依靠它指示方向。元代,罗盘传入西方。地理大发现中,欧洲人改进的罗盘被广泛应用于航海。明清时期,沙漏等计时工具的使用使导航更加精确。

    无线电导航

    19世纪末,无线电发明,人们利用电磁波传播的特性,通过无线电波的接收、发射和处理,实现对运动载体的定位和导航。

    卫星导航

    1957年苏联发射了史波尼克人造卫星,标志着导航进入了卫星导航时期,卫星导航兼备了天文导航和无线电导航的优点,实现了全天候、全球自动定位。进入21世纪,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

    ——据李莹《导航技术及其发展》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初,国家与士族豪强之间对人口的争夺愈演愈烈。户籍制度是赋税制度的基础,户口疏漏严重侵蚀了国家的税源。为了加强对劳动人口的控制,进而保证政府有效集中全国财赋,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隋政府进行了户籍改革,实行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之法。“犬索貌阅”就是整顿户籍,核对户籍与本人貌龄,如有不实,里正、党长流配他乡,同时实行相互监督举报。通过这次检括,效果斐然。在实行“大索貌阅”的同时,由官府根据民户所拥有的土地、财产及人丁多寡,划为上中下三等,注册造籍;再按户等高低及各自负担能力,从轻制定出每等户的应纳税额,称为“定样”。每年正月五日各县派员下乡巡视,以五百家或三百家为团,据册核实,防止吏员庇护作弊,故称“输籍法”。输籍法大幅度减轻了中下农户的负担,所以“浮客悉自归于编户”。

    ——摘编自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謇,江苏通州(今南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1894年春,进京参加会试,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因此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从1901-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主要是为大生纱厂服务。在张謇的努力经营下,在辛亥革命前夜出现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张謇的经济事业在1920年前后达到顶峰。作为实业家的张謇,始终未脱离开政治,曾先后任江苏咨议局议长、南京临时政府卖业总长、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图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状元办厂”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謇经营实业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