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单选题 35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5 题
  1. 下面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1)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2)割据地区现势

    (3)军事一些问题

    (4)土地一些问题

    (5)党的组织问题

    (6)革命性质问题

    (7)割据地区问题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 《井冈山的斗争》

    D.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D.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B. 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

    C. 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

    D. 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

    A. 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B. 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C. 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D. 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代在华西方传教士译介西学时,在译序或文前,常以较大的篇幅和尖锐犀利的语言指陈中国社会存在的重重危机和症结所在。该做法

    A. 意在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

    B. 旨在增强国人民族危机感

    C. 利于淡化中西文化的差异

    D. 必然遭到国人的极力排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伏尔泰认为:“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这表明伏尔泰

    A.强调天赋人权

    B.保留社会等级

    C.主张精英政治

    D.维护私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A. 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 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 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 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79年3月,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说:“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邓小平的言论

    A.加快了我国迈向科学发展之路的步伐

    B.表明我国正式确立了现代化发展蓝图

    C.坚定了中央全面推行城市改革的决心

    D.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向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船,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A. 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 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 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这主要是基于南方谈话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

    A.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B.均主张“中体西用”

    C.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D.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是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

    A.郡国教育体系的建立

    B.法家学派思想的消亡

    C.汉赋文学兴起的背景

    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柏拉图看来,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乃至亵渎神明,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几乎逐出了政治。它的主要性质,即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这里的“它”

    A.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

    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

    C.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东渐”

    A.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

    B.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C.利于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

    D.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5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A.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近年来,基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之美”的精神主旨,京剧逐步走进中小学校园。京剧的产生

    A. 源于元杂剧的直接发展

    B. 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C. 满足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D. 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学者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二战后的各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这些文学流派

    A.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弥漫着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体现二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从1895—1898年,据初步统计,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一般而言,学会这种组织并不需要相当的人力与物力才能实现,它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此意愿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意愿是很普遍的。这表明当时的学会

    A.建立成本低因而组织成分复杂

    B.具备早期政党组织的某些特征

    C.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出现

    D.有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扩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896年以前出版的300部西学科技译著中,仅有38部由中国学者独立翻译;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出版的481部西学科技译著中,中国学者独立翻译数量达到了415部。此时,中国还出现了上海科学仪器馆等许多科学团体,科学传播达到新的规模,传播的途径更宽阔、内容更丰富。这主要体现了

    A.国人掌握西方科技著作翻译主导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西学取代中学

    C.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传播民主思想

    D.科学传播的途径多样化及内容丰富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

    A.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

    B.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C.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15~1918年间,《新青年》杂志中“革命”一词的出现频度为0.78%。1923~1926年间,《新青年》杂志共发表各类文章128篇,平均每篇出现“革命”一词多达25次以上。这主要反映了

    A.救国主流思想的变化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新文化运动影响减弱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这场运动是为挽救民主共和制度而开展的启蒙,是为告别中世纪而进行的思想革命……任何国家要走出中世纪都必须经历这一场思想革命,重演西方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这场运动”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23年,孙中山说:“十年来党务不能尽量发展,观之俄国,吾人殊有愧色!俄国革命六年,其成绩即如此伟大;吾国革命十二年,成绩无甚可述。故此后欲以党治国,应效法俄人。”这反映了孙中山

    A.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B.有意学习苏俄政治制度

    C.希望与共产党建立合作 D.革命思想有了较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为避免中国出现类似问题,孙中山先生提出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

    A.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

    B.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

    C.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

    D.导致了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2)材料二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