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

    ①《赤壁之战形势图》  ②《三国鼎立形势图》

    ③《淝水之战形势图》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繁荣开放的社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景之治时的史实(   )

    A. 主张以农为本   B. 让士兵复员生产

    C. 重视“以德化民”   D. 定田租为三十税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B. 黄河流域是亚洲稻的起源地

    C.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

    D.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等,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望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气”。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土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侧重史书记载   B. 注重史料考证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

    A. 甲骨文   B. 圆周率   C. 造纸术   D. 印刷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应追溯到

    A. 元谋人   B. 炎帝、黄帝   C. 尧舜禹   D. 三皇五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 与部落联盟首领是父子关系   B. 与部落联盟首领是母女关系

    C. 德才兼备   D. 与部落联盟首领是叔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C. 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 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列表格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阅读下列表格,其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哪一方面的史实

    农业

    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

    丝织业技术进步

    青瓷烧制技术高超

    城市

    建康城人口众多

    A.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B. 北人南迁的原因

    C. 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D. 淝水之战的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丝绸之路成为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符号,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

    A. 张骞   B. 玄奘   C. 班固   D. 张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汉朝前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主要交通线。当时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

    A. 茶叶

    B. 丝绸

    C. 牲畜

    D. 瓷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养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下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秦朝   C. 周朝   D. 商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17•杭州)“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去实地考察、欣赏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成就。他应该去

    ①山西大同  

    ②河南洛阳  

    ③甘肃临洮  

    ④陕西临潼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A. 都曾定都洛阳   B. 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

    C. 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   D. 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小青要到北京首都博物馆参观“甲骨文展”(a区)、“《九章算术》展”(b区)、“古代小篆书法展”(c区)和“顾恺之绘画展”(d区),如小青要按历史事件先后顺序参观的话,那她应该按下面哪种顺序参观:

    A. a、c、b、d   B. a、b、c、d   C. b、a、d、c   D. c、d、a、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有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相关史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B. 设置三公,政务交尚书台处理

    C. 刘秀即汉光武帝   D. 下令在洛阳建筑佛寺,翻译佛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   D. 孙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关于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半坡人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位于黄河流域

    B.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

    C. 半坡人主要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粟

    D. 半坡人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人会制造彩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①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

    ②……魏蜀昊,争汉鼎

    ③迄两晋……”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A. ①汉业建②号三国③赢秦氏   B. ①号三国②汉业建③赢秦氏

    C. ①嬴秦氏②号三国③汉业建   D. ①赢秦氏②汉业建③号三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16年10月29日《重庆商报》以《李达科破解古铜钱蕴藏的圆周率奥秘,为世界数学历史补缺》为题报道了数学家所阐释的中国古钱币与圆周率的数理关系。请说明: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A. 王景   B. 张衡   C. 贾思勰   D. 祖冲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A. 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 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C. 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 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长城历史悠久、体量庞大、工程宏伟,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新网》

    材料二: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人教2016版七年历史上册P89页

    材料三:下图是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

    ——人教2016版七年历史上册89页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除了改汉姓外,还有哪些具体改革的内容?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请根据下列两部作品比较一下。

    《蒿里行》曹操

    《忆江南》白居易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准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材料二: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丁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三: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

    材料四:到西晋十六国特别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经“永嘉之乱”、“候景之乱”,南来的中原以至江淮人士增多了……其中潮州的归湖采风岭一带……向西南延伸至潮州城,再经揭阳地都、曲溪、仙桥,进入普宁南径以至潮阳铜壶、棉城就形成一道汉人居住线。

    ——《宋代的潮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四,下列简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四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潮州市政府提出“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的口号,请你为现在潮州经济发展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