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

    A. 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低   B. 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C. 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D. 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当时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D. 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孟子的这些观点

    A. 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B. 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

    C. 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

    D. 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

    B.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D.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代越窑在烧制过程中使用了匣体,巧妙地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占釉、火刺等缺陷。烧制的产品器型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滑,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由此可见唐代

    A. 开始了由陶向瓷生产技术的转变

    B. 技术创新推动制瓷业发展

    C. 民营手工业产品的品质极为突出

    D. “南青北白”制瓷系统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

    A. 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B. 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

    C. 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D. 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根据北宋画家郭熙的见解整理成的《林泉高致》一书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该认识反映其艺术追求是

    A.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传达自然的生命状态以感染观者   D. 逼真描绘四季山水不同特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到: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材料体现了

    A. 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B. 军机大臣权力日重

    C. 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D.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不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

    A. 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

    B. 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

    C. 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

    D. 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8年1月5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以家风为主题的季播节目《谢谢了,我的家》,通过家族人物故事传递人间温情,透过家风、家训折射家国情怀,展现家庭、家教、家风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家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眷恋,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礼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记载,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阿拉伯商人蒲罗辛贩卖乳香达30万,纲首蔡景芳招诱船货,收息钱达98万,都各补授从九品“承信郎”官衔,赐予“公服履笏”。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

    A. 海外贸易满足了贵族的物欲追求

    B. 招徕外国货船可以增加官员政绩

    C.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民众崇尚洋货

    D. 政策调整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A. 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 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 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D. 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墨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

    A.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

    B. 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

    C. 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D. 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史记·秦始皇本纪》:“(战国)庄襄王死,政化立为秦王。当是之时,泰地己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暨三川郡。”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

    A. 春秋战国已出现

    B. 由秦王赢政创立

    C. 全面取代分封制

    D. 加强了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理想,但人们出于求生的欲望,对农业的开发并非永远处于理智状态。下列属于非理智状态的是

    A. “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

    B. “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C. “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

    D.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朱熹《语类》:“昨日虽看义当为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未格,如未至。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对其阐述理解正确的是

    A. 注重道德实践

    B. 提倡心性修养

    C. 强调重义轻利

    D. 批判虚假说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道,未有外乎其心者。”“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清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先秦诸学   B. 道家学派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顾炎武在《顾亭林诗文集》中说:“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据此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忠君爱民

    C. 明道救世

    D. 知行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 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 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 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武士阶级的变化是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行统治的武士阶级在德川时代积累了经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官僚制度,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很有组织能力的人才……武土在日本地位很高,责任重大,但是经济却不是非常富裕,这一点有利于培养武士的使命感和冒险精神……许多下级武士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中,曾经……亲手推翻幕府的中下级武士,面面临着未来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时候,首先革了自己的命——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武士在明治维新后成为新的“四民”中居皇族、华族之后的士族,并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归于解体……但武士阶级的覆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彻底淘汰,其中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运用原有的特长、知识与教养服务于新社会。

    ——李卓《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

    材料三  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武士阶级能够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先革了自己的命”的具体表现,并对“武士阶级的覆灭……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这一结论予以说明。

    (3)材料三中武士道精神的“延续”体现出明治维新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指出这些局限性在“其近代化道路选择”中的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詹天佑挚诚爱国,尽其智能,毕生致力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一一詹天佑《修造京张全路办法》

    材料二  詹公不是一个圣人,更不是一个超人,祗以其时政府用人不疑,环境配合的好,而又适连用得其人,负责者得运用其智慧与经验,发挥团队精神,为本国工程师争一口气。功成名立,造福国家,自非偶然.

    一一高宗鲁、凌鸿勋《詹天佑与中国铁路》

    材料三  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对詹天佑敢于负责修建京张路百般诽谤,认为“拒借外债、拒用洋匠,收回权利、自办铁路”的做法,是“狂妄自大”,是“自不量力'。有些人甚至说:“会修铁路通过京张路关沟段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然而詹天佑却说:“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这股干劲,这种精神,是詹天佑先生遗留给我们今天科学技术界的伟大精神遗产。

    一一摘编自李四光《纪念詹天佑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詹天佑主张修建京张铁路的理由。

    (2)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詹天佑留给了我们哪些精神遗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                

    ——梁启超《孙文的价值》

    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

    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比较毛泽东与梁启超对孙中山评价的不同点。

    (2)据材料二,比较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对外战争评价的不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时八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

    ——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材料二  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敕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

    材料三  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