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民族”色彩也很突出,但那主要是“驱逐鞑虏”、“排满兴汉”的民族性,与后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不是一回事。其依据是

    A.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B.没有无产阶级领导    

    C.在革命中曾经寻求西方国家的支持 

    D.“排满兴汉”体现了大汉族主义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

    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B.公正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辩证地看待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孟子•梁惠王下》:“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的意思是

    A.人们没有必要忠君

    B.诛杀残暴之君是正确的

    C.君主有再大的过错也不能杀害

    D.纣王不是滴出,杀死他没有不道德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桑麻。”

    这反映了:①重农思想②节俭思想③当时商业活动比较基本停止④当时商品经济比较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兼并之路”。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反对土地私有制

    C.初步提出了社会保障思想          D.主张建立平均主义社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盛唐时期(713—716年),唐诗充满着昂扬乐观的情调;随后的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精神成为诗歌的主流。这表明唐朝

    A.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君主专制日趋削弱

    C.地方割据日趋严重           D.人民生活日趋困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理学又称为“道学”、“新儒学”。这反映了理学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的

    A.研究方法                   B.行为准则和是非标准

    C.“仁”的思想                D.性善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银”;康熙三年(1664)规定班匠银(班匠银,手工业者缴纳的徭役替代税)改入条鞭内征收,从三十六年起,以浙江为始,各省又陆续将其摊入地亩。随着代役银负担的解除,匠籍制度实际不再存在。这表明

    A.国家对民众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B.社会各阶层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C.国家不再经办官营手工业    

    D.人头税正式废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吴江的屯村市自明代以来为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苏州长洲县的陆墓镇,“居民多织汗巾为业。”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这种状况表明

    A.江浙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生产的社会化比较明显

    C.中国古代手工业者具有保守性    

    D.行政区划所导致的地域分割对经济特色产生重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曾国藩在《讨粤匪缴》中说:“粤匪……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民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皆天下之田;商贾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曾国藩在这里所说“名教之奇变”主要指的是

    A.改朝换代                         B.封建等级制被废除

    C.封建制度将被彻底改变              D.农民领袖将成为统治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从战争(甲午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慈禧太后、奕、李鸿章)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但他们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他们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高是基于

    A.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 

    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

    C.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代史上,在中国,达尔文学说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这反映了中国先进分子

    A.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急切希望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C.没有将西方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D.深受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移民潮”。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沿海与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反映了

    A.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B.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           D.自然经济日趋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选项中,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图片反映的信息的是

    A.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高

    C.当时中国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        D.近代经济形态逐步在中国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十月革命后,很多激进的中国人(包括许多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明显地向往苏维埃俄国。主要原因是向往苏维埃俄国的

    A.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制度

    C.平均主义的社会生活              D.民主共和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1958年发表于某家大报的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画的《跃!跃!跃!》。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出现“左”的错误

    C.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前景                D.当时经济上各行各业全面快速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根本不能同德国和朝鲜问题相提并论。”我国政府强调台湾问题与德国和朝鲜问题不同的主要目的是

    A. 阻止外国干涉台湾问题                   B. 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不同

    B. 阻止台独势力的发展                     D. 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这位学者批评的是

    A.陪审制度    B.民主的滥用    C.公民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在对《资本论》进行全面批判的同时,认为“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他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居于

    A.经济的迅速发展                           B.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完善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土绅经营工商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 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 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 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D. 完成了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787年6月4日,富兰克林说:第一个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会是个好人,后继者怎么样,就只有天知道了。为了减少这种担忧,美国在制度上:①实行联邦制②确立三权分的政治体制③总统由选举产生④实行总统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亨利•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这些独立活动的权力中心不包括

    A.中国           B.俄罗斯           C.美国            D.日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恩格斯在谈到某一作品是说,他从中“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是指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涛菲律尔》

    C.《人间喜剧》                      D.《安娜•卡列尼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范缜(约450—515)在《神灭论》中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的《神灭论》一发表,朝野为之哗然、震惊。于是出现了竟陵王萧子良凭借宰相的权力,慌忙调集众僧名士,软硬兼施,轮番围攻范缜。但由于他们讲不出象样的道理,尽管人多势众,也没有压倒坚持真理的范缜。

    材料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毛泽东同志曾经对农村社会作过多次调查,发现迷信十分盛行。由于迷信的严重存在,使得老百姓面对自己的苦难非常麻木,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一份关于革命前兴国社会的情况调查说:“兴国的迷信鬼神,可说应有尽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不是在迷信鬼神中”。调查者举正月的例子说,“……还有一种茅山,人家病了,他们假借招魂的法子惑众,是男人化装女人,口唱淫词……丑态百出,一股流氓赤膊鬼,趋之若鹜,这是一种最坏的东西。对此,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开展了反对迷信思想和反对迷信活动的斗争。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神灭论》的发表使“朝野为之哗然、震惊”的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地开展反迷信活动斗争的原因。(3分)

    (3)据此谈谈你对反迷信斗争的认识。(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唐《通典》将位于永济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汇流的入海处,称为三会海口,即现今的军粮城一带。因守卫边境地区的军事需要,三会海口成为唐代向北部边境各地转运军粮的必经之路,使这里成为具有泊船、装卸、中转和仓储功能的天津最早的海港。由于三会海口港的兴盛,促使当时的军粮城成为一个繁华的港口名镇。这是天津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因港兴城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从金朝开始至元、明、清的7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南北统一的盛势。而且这几个朝代均定都北京。由此,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各项所需用品,从全国各地筹运至京都。直沽(今三叉口至大直沽一带)骑河临海,位于南北运河交汇入海河的三叉河口,河船、海船在此处向京城转运货物较为方便,又因此处地势较高,适于兴建各种陆上建筑,遂成为漕运枢纽。从元朝起,直沽港开始兴盛。1404年(永乐二年)明成祖因直沽是海运、河运及商船往来之要冲,令在三叉口西南侧筑城设卫,调沿海诸军士屯守,并赐名“天津”。至清初,继承明制,战事不多,国力强盛,漕运进一步发展,当时自天津城西北角经北大关至天后宫一带,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屋瓦鳞次,店铺林立,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繁华的商业区和城市经济活动中心。

    材料三: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埠。此后,英、法、美3国开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一带沿河筑港,紫竹林港区开始繁荣。由于外国航运业的侵入,使天津港口的规模和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传统的漕船运输逐渐被大型轮船取代;河运为主逐渐被海运取代;单一的漕粮为主货类逐渐被多样的外贸件杂货(洋货)取代;主权港沦为殖民性港口。随着紫竹林港区和对外贸易航运的发展,带动了天津各业的兴旺,拉动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区转移。天津在开埠后的80多年间,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城市,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港口水运通衢五洲,广联四海功能的发挥。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时期天津始兴的原因。(3分)

    (2)明清时期,天津成为北方著名的工商业中心。依据材料二指出其原因(4分)。

    (3)近代时期,天津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实际上,就在普遍认为是中国屈辱史开端的184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大国。当时中国GDP是世界的33%,比美国和欧洲的总和还要多。在这之前,茶叶行销于俄国,生丝及丝织品见爱于日本,中国之磁器、地毯、漆器、首饰,与家具使西欧各国首都表现着富丽堂皇。未漂白之棉织匹头称为“南京货”,初行于欧洲,后及于美洲。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乡镇工业产品仍保持着一种黄昏前的质量优势。

    材料二:中国制造在辉煌的“早熟”之后为何没有驶出前工业化的历史三峡,进入到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近代制造业阶段?在人口过剩导致劳力节约型技术付之阙如这一传统解释之外,小自耕农在有清一代的全面崛起提供了另外一个观察维度:在生产单位的细微化过程中,口粮的种植与商品作物的种植是结合在一起的,专门化的收入无法排挤掉其他农作物,中华农业帝国未能再进一步形成地区和国家层面的经济专门化和劳动分工的扩大……而那些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组织的革新被搁置一旁。多达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在消费方面,农民是边缘人物,他们除了盐、酱油、火柴和小量食用油之外,与市场几乎绝缘。

    材料三:18世纪后期,英国率先开工业革命之先河。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大量原材料和农副产品。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中心。1851年,英国商船数量占全世界商船总数的一半,工业制成品占领了50%的世界市场,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产量占世界的50%。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制造业的基本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位置上衰落下来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制造业的地位。分析形成这种地位的原因。(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偈议。

    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1900-1905年间铁路总体发展为三千二百哩,除全长201公里的京张铁路为本国修建外,其余铁路均为外国持有部分股权下所修建。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困难。(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状况。(4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尽管困难重重,我国铁路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发展,分析发展的原因。(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