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单选题 17 题,null 1 题,连线题 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 君主立宪的主张

    B. 自由平等的学说

    C. 社会契约的理念

    D. 议会至上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   )

    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  )

    A. 统治者发善心   B. 民本思想

    C. 以德治民   D. 人性本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时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其思想特点是

    A. 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B. 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C. 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太史公曰:“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  )

    A.意在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

    B.认为《离骚》与《诗经》创作手法一致

    C.旨在消除汉赋虚辞滥说之风气

    D.对自己竭诚尽忠的不幸遭遇而心怀感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文中的“他们”意在

    A. 批判神权统治

    B. 鼓吹人性解放

    C. 倡导思想自由

    D. 构建理性王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7 题
  1.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之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

    A. 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 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 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 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A. 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 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

    D. 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就中国古代某制度评论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指

    A. 世卿世禄制度

    B. 察举制度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 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 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 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 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

    A. 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 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 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 顽固派和洋务派   B. 洋务派和维新派

    C. 洋务派和革命派   D. 维新派和革命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具有科学精神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下图是明清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是(    )

    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

    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的瓷器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摹本 D.苏轼《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曾声称: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这表明他进行文学创作的目的是

    A.改造法国社会  B.宣传反封建思想 C.学习法国文风   D.支持拿破仑扩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 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C. 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 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是

    A. 物种的数量

    B. 特定的地理环境

    C. 气候的差异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 实行民主政治

    B. 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C. 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D. 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代史上,在中国,达尔文学说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这反映了中国先进分子(   )

    A.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急切希望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C.没有将西方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D.深受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有“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七种形象,其中“神化”和“维新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

    A. 汉朝和明淸时期   B. 隋唐和宋明时期

    C. 汉朝和晚清时期   D. 隋唐和民国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B. 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

    C. 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 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到(位次)从必尊……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

    ——《荀子·君子》

    材料二(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种选官制度?据材料一,分析荀子反对它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2)材料二中提到的“老人”是谁?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4)“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举措?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与建立哪一经济体制有关?

    (6)这位老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探索,产生了什么理论?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欧洲启蒙思想和中国早期民主思想都具有启蒙作用。

    (1)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早期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有何不同?

    (2)请结合有关史实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节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 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大区的拼盘。

    ——《令世界晨惊的奇迹: 团结就是力量》

    完成下列要求:

    (1) 有人认为: 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指出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 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皇现的新特点。

    (4} 根据材料四,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