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5 题
  1.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

    A. 存活、存活、存活、存活   B. 存活、死亡、死亡、存活

    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A.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 沉淀、上清液、沉淀   D.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S型菌的DNA被相关的酶水解后,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

    B. 该实验的原理与基因工程的原理相同,都实现了基因重组

    C. 该实验设计思路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作用

    D. 该实验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 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 )

    A. 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

    B. 仅出现在T2噬菌体的DNA中

    C. 出现在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D. 仅出现在 T2噬菌体的外壳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四种脱氧核苷酸

    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含S元素   D. 玉米的遗传物质全部分布在染色体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研究DNA是否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过程为: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酶和场所等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分开

    C. 用32P标记噬菌体,培养时间越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就越高

    D. 用35S标记噬菌体,若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B.用普通噬菌体侵染32P和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C.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4C

    D.用普通的噬菌体侵染14C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4C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探究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历程中,有如下重要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不具放射性的细菌,少量子代噬菌体会含有35S

    B. 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不会引起小鼠败血症

    C. S型菌的DNA茎DNA酶处理后,不能使活的R型菌转化成S型菌

    D. 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中不会有子代病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 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 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 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 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可获得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

    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噬菌体的DNA分开

    C.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

    D.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32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  )

    A.甲组-上清液-b     B.乙组-沉淀物-d

    C.甲组-沉淀物-c     D.乙组-上清液-a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重复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可是检测实验结果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强。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实验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B. 实验时间过短,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C. 搅拌力度过大,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D. 搅拌力度过小,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没有和细菌分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有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能量和酶等

    B. DNA中含32P和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是1:49

    C. 该过程至少需要2. 97×l05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水解分别得到4种和8种核苷酸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 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各项科学发现,都早于艾弗里等人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其中哪项成果不能作为当时生物学家推测“DNA可能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

    A. 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的体细胞DNA含量稳定,但不同物种的体细胞DNA含量不同

    B. 配子中DNA含量是体细胞DNA含量的一半

    C. 诱发突变的最有效的紫外线波长是2.6×10-7 m,与DNA分子的吸收峰值相同

    D. DNA分子含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等化学成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肺炎双球菌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 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 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 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此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说明了R型活菌是无毒性的

    B. 说明了R型活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菌

    C. 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 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将TMV型病毒的RNA与HRV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具有( )

    A. TMV型蛋白质和HRV型的RNA   B. TMV型的RNA和HRV型蛋白质

    C. TMV型蛋白质和TMV型的RNA   D. HRV型蛋白质和HRV型的R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I、Ⅱ、Ⅲ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A. 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 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C. 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D. 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哪个选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 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

    C. 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成的

    D. 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理论上,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 实验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C. 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

    D. 实验结果,ad中有少量的放射性,bc中有大量的放射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_________________。(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__。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由______________组成。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____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水解酶,RNA水解酶

    (1)实验材料选用活鸡胚的理由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选用DNA水解酶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材料选用RNA水解酶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等量的活鸡胚分成A、B、C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向A组注射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再分别向B、C两组活鸡胚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抽出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预测实验结果及

    A组的样品检测中有禽流病毒。

    给B组活鸡胚注射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样品检测无禽流感病毒产生,则__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

    给C组活鸡胚注射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样品检测无禽流感毒产生,则__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研究中,有如下的实验过程或理论解释。

    Ⅰ.图一是关于肺炎双球菌R型菌的转化过程图:据研究,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

    Ⅱ.图二是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试验过程图

    Ⅲ.图三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检测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步骤     是将S型菌加热杀死的过程,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a)在     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条链(b)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完成步骤④后,这条链(b)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形成     (填“单”或“双”)链整合进R型菌的DNA中,这种变异属于      

    (2)图二中,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3)图三中所示实验中,以噬菌体为研究材料,利用         的技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填整数)分钟后的曲线变化基本上可说明 DNA与蛋白质实现分离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这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