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这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

    B. 家国同构

    C. 神化王权

    D. 忠孝同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为考古出土汉代铁器的地区统计,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中国经济发展仍不均衡

    B. 秦汉农业工具革命性突破

    C. 汉代铁器冶炼技术提高

    D. 北方经济明显领先于南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深全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

    A. 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

    B. 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

    C. 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

    D. 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儒学在历史上某些时候被统治者作为统治思想时确实受到封建专制的影响,但儒学是不反对专制的。也有学者认为,儒学不仅反对专制,且方式是积极、直接、对抗性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学具有双重性,故史学届的争议没有意义

    B. 史学界的辩论是推动儒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C. 儒学史上确有反专制主张,故前者观点错误

    D. 观点的分歧缘于学者对儒学理解存在差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随着五口通商,清朝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章、杨坊等人,尽管他们依附于外国人,但他们的出现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据此可知,中国商业发展是因为这批商人

    A. 具有较强的近代经营意识

    B. 创办近代最早的民营企业

    C. 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支持

    D. 抓住贸易中心转移的契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A. 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 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 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D. 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中记载:“l944年,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敌后战场转入反攻.”这主要反映出1944年

    A. 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

    B. 日军持续进攻战略效果明显

    C. 敌后根据地合法地位得到认可

    D. 民主党派已支持中共的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媒体指出: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

    A. 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

    B. 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

    C. 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

    D. 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62l年,雅典执政官n德拉古把雅典习惯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将内容刻在石刻上公诸于众,这是雅典的第一部成文法。德拉古的这一做法

    A. 清除了陈旧的习惯法影响

    B. 显示了王权对立法的特权

    C. 冲击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D. 成为近代国家立法的渊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世纪欧洲报刊在评论某启蒙思想家时指出:“一个法国人竟然不把品德当作君主政体的原则。这是对政府的侮辱,并且几乎是一种叛逆罪。”这一言论

    A. 反对人文主义者对君主宽容

    B. 认为权力制衡理论有缺陷

    C. 批评启蒙运动对理性的推崇

    D. 指责礼会契约论排斥君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苏联经济阶段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下图说明苏联

    A. 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实现

    B. 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

    C. 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D. 经济体制改革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

    A.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B. 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C.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D. 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出求。

    材料一1788年,在纽约批准宪法大会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宣称,在“自由的共和国”“人民的意志构成政府的根本原则”;但他随后又说,“人民”并“不具备系统的政府管理所必需的辨别力和稳定性”,他们“经常被错误的信息和激情引向最严重的错误”。在弗吉尼亚批准宪法大会上,埃德蒙·伦道夫一再称颂“人民”,但在一次发言中却用“herd”(一群牲口)来指“大众”,被人指责用词不慎。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人民由于长期生活在专制之下,未能接受现代教育,与现代国民的水平相距遥远,以这样的国民素质不能迅速适应并享受现代民主政治。“夫以中国数千年专制退化而被征服亡国之民族,一旦革命光复,而欲成立一共和宪治之国家,舍训政一道,断无由速达也”。因此,国民党有责任以“保姆”身份“训导”、开化民众,才能为国家进入未来的民主宪政阶段培植基础。“民国之主人者,实等于初生之婴儿耳,革命党者,即产此婴儿之母也。既产之矣,则当保养之,教育之,方尽革命之责”。

    ——摘编自高华《南京冈民政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美国政治家有关“人民”的主要观点,指出这些观点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孙中山有关“人民”的主要观点与美国政治家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孙中山提出上述观点的理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出炉,确定了到200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要求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深化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同时,逐步实行高校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加快教育立法步伐,抓紧制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一批教育法律和行政法规

    ——摘编自晋浩天《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3年中同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夏,战事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虽然奥匈帝国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了……对他们来说也是脱离旧的帝国的时刻,接受协约国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是必走的路了。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其他成员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发展已经停止,新的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社会主义者非常气愤。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1918年9月和10月,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

    战争的结束也是奥匈帝国的终止。对战胜国来说,按照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计划奥匈帝国分裂为许多民族国家是必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分裂奥匈帝国并非协约国的战争目的,这个建议一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支持。相反的,许多人认为奥匈帝国的分裂并不解决当地的民族问题,而只是使得这个地区更加不稳定。

    ——摘编自《没落的帝国:奥匈帝国的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奥匈帝国瓦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后战胜国对奥匈帝国的处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养民之善政,十有八焉:劝农丰谷,土田不荒芜,为上善政一。……居货不弃商贾如归,为中善政一……学校殿庑常新,春秋享祀必敬,为下善政一。

    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

    ——摘编自唐甄(16301704年)《潜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甄上述观点出现的社会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