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45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28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有关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与洋务运动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B. 重点发展军用工业

    C.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 采取官办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 遵循先代旧制

    B. 因时进行变革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强化专制统治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 实行地税改革   B. 开化社会文明

    C. 引进欧美科技   D. 鼓励工商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识,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 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 认为信仰即可得救

    C.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 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45 题
  1.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A. 客观地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 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 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 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 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 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 指出了马丁·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 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孝文帝改革    ③明治维新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 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 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 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 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 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 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 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给农民耕种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

    A. 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

    B. 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而设立的

    C. 宗教裁判所严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

    D. 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89年2月,日本政府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御赐”的《日本帝国宪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889年日本宪法内容的是

    A. 天皇掌握绝对的权力

    B. 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

    C. 天皇有权召开和解散议会

    D. 天皇可以对外宣战和媾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引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 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材料描述的是

    A. 强学会

    B. 保国会

    C. 兴中会

    D. 保川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其基本用意是

    A. 减少变法的阻力

    B. 竭力拉拢维新派

    C. 捍卫专制制度

    D. 投机变法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B. 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C. “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

    D. “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进爵。这说明

    A. 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B. 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

    C. 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

    D. 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 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 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 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后晋】刘响《旧唐书·文宗本纪》

    “玄奘以回峰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 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 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 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A.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 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 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26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这说明共产国际

    A. 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B. 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

    C. 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

    D. 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年份

    钢产量

    煤产量

    基本投资

    积累率

    1961年

    750万吨

    2.5亿吨

    59.5亿元

    19.2%

    1962年

    600万吨

    2.39亿吨

    46亿元

    10.4%

    A. 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

    B. 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 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 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A. 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

    B. 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 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

    D.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一旦公共服务不再成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宁愿掏自己的钱口袋,而不愿本人亲自来服务的时候,国家就濒临毁灭了。”卢梭意在强调

    A. 政府应激发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

    B. 公民应将公意作为行事准则

    C. 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自我的途径

    D. 个人利益应以集体利益为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 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47年,美国商务部报告显示,当年美国出口总额为145亿美元,占GDP约7%。而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要求这一数字为20%。战时繁荣的美国荣光不再,CDP增长停滞,失业率大幅上升。这反映出战后的美国

    A. 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B. 面临战后经济转型压力

    C. 迫切需要输出剩余资本

    D. 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 军备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治腐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

    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梭伦改革后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的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分别是(  )

    A.公民大会、公民陪审法庭        B.长老会议、公民大会

    C.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       D.公民大会、长老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 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B. 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

    C. 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

    D. 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

    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一方面实施农业贷款,一方面收购多余的物资和 粮食食品,免费发给城市人民,为美国度过经济大萧条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做法类似王安石变法的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均输法   D. 市易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减轻农民负担   B.限制高利贷、大地主剥削

    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积贫,达到富国目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 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 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 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 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A. 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

    B. 教徒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C. 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D. 通过《圣经》信仰上帝,无需通过教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 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D. 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 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 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 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 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书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对比两则材料说明

    A.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

    C. 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 1861年改革后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明治维新给亚洲一些立志摆脱落后、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的最重要的经验是

    A. 必须摧毁阻碍改革的封建势力

    B. 改革措施必须全面、行之有效

    C. 废除不平等条约后,积极向西方学习

    D. 重视教育,发展科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埃及阿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B.都因西方列强入侵而出现社会危机

    C.都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都确立了立宪制政治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近代化的措施是

    ①采用西方机器大生产发展军事工业

    ②聘请外国专家到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

    ③规定各部部长和各省省长都由他亲自任免

    ④实行征兵制并按照法国军队模式训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宗藩的核心问题是宗藩权力过重,终酿成明初的政治危机和皇权移位。永乐帝及其后来者革除明初宗藩弊端,宗室兵柄尽释。明中叶以后,藩禄不给,造成宗室贫困,加剧了宗室犯罪。各统治者均对宗藩政策做出了适当调整。弘治年间,王府择婚由王府官“于本境内然选家道清白、人物俊秀,年已长成者,就行彼处按察司核实明白,方许具奏”。嘉靖三十一年,规定郡王婚后无子者,可“选妾二人”,如生有子。则止于二妾”。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朝廷下令核查宗室人口,严格宗室新生人口的报生手续。这些调整主要着眼于解决眼前的财政困难,并没有涉及宗藩问题的根本弊病。伴随明王朝的结束,宗藩问题才最终画上了句号。

    一一摘编自雷炳炎、林晓玲《试论明代中后期的宗藩问题与宗藩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宗藩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宗藩改革的措施,并进行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6世纪末,中国本土有识之士与一些来华的传教士结交,徐光启是其典型代表。徐光启一生涉及数学、农学和天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编纂《泰西水法》,整理农学,汇编成《农政全书》。他将西方科学通过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发现客观规律的逻辑推理方式概括为“由数达理””他不满足仅仅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经验性观察,试图发现事物的“所以然之故”。他在编纂《崇祯历书》时说;“每交食时夕臣曾题请身往测候,必得其真时刻。”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吴斗庆《徐光启与近代中西科学思想对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徐光启传播西学的国际和国内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科学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则天至唐玄宗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极大破坏,这样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脱离户籍到处流亡。安史之乱后,这一情况更加严重,实际上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按丁征收赋税的租庸调制也已无法执行下去。这种状况使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不分主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即算当地人.一律上籍征税;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先“定税计钱”,再“折钱纳物”;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法);无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一定比例征税;此外敛收者,以枉法论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德宗推行两税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推行两税法的积极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