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非选择题 1 题,简答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5 题
  1. 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 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 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 皇子一派实力得到朝臣一致认可   B. 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 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 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王位继承制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书记载,明朝多昏君、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现象此起彼伏,然而从长远看来,明王 朝在高层皇权混乱的状态下,国家依然延续了数百年,其主要原因是

    A. 明朝废除丞相之后高层政治的权力清流

    B. 国家系列制度存在惯性

    C. 理学为士大夫集团建立一定程度的思想、政治秩序

    D. 自然经济为封建政权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 废物。 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

    A. 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 责任意识是雅典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民主与公民义务具有内在一致性

    D. 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649 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 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8 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 也受到民众的欢迎。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民主政治发展任重道远

    B. 君主立宪政体基础初步确立

    C. 民众心理与高层政治发展息息相关

    D. 君主专制绵延久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 世纪 70 年代,(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 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 他们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材料反映了

    A. 民众的政体分歧正在渐趋消弭

    B. 君主派的政治观点与国家需求越来越远

    C. 共和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了

    D. 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陷入白热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 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 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 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 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 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 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 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8 年 10 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 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 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 以不屈精神贯彻民众整体意识

    B. 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投敌行为

    C. 遏制了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D. 鼓舞北平守军奋起抵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不久,列宁说,我们坚信西欧一定会发生革命,现在人们已经感 到空中雷电密集,预感到马上会爆发一场大雷雨;虽然不能断言革命在哪一天爆发,“但 是我们能够促进革命”,“帮助西欧人民发动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强调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B. 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苏维埃

    C. 全世界无产阶级力量武装保卫苏俄的重要性

    D. 十月革命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 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 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精神

    B. 反对霸权主义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 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 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 马英九对国民党解放战争行为深刻反思

    C. 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 马英九力主中国贯彻统一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4 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 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 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 政府之间的合作   B. 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 企业之间的联合   D. 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但据《宋会要·食货》 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 266 万多匹, 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

    A. 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   B. 私营手工业较为繁荣

    C. 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D. 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雍正皇帝曾说:“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 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 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下 列对材料中的经济政策解读有误的是

    A. 最早提出者是商鞅

    B. 以立法形式分离农商关系

    C. 具有端正民风的目的

    D. 利于自然经济稳定性的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 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 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 以欧洲为中心的洲际经济联系加强

    B. 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倾销市场

    C. 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 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 厂女工每天干活 12~16 小时,平均寿命 17 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 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 坚定了工人的阶级斗争意识

    C. 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D. 研究视角可以参考社会史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 3 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 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民用企业的兴办

    A.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 增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

    D. 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 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 普通民众与市场联系的渐趋减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的“宏伟计划”: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 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 供应。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 21%的种子公司,控制 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该材料主要 说明

    A. 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B. 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 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D. 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 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 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 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 宗法观念与少数民族政权不协调

    C.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 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智者学派是公元前 5~前 4 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 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 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当时的希腊

    A. 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 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 社会中人文色彩较浓   D. 城邦之间关系融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畲 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朝缺乏革旧鼎新的政治胸怀   B. 书中作者的观点与时政要求不合

    C.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D. 作者的个人经历影响统治者对其的信任程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 13 年改革开放 30 年》一文指出:延安 13 年与改 革开放 30 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 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个时期中国 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现,分别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B. 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C. 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D. 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 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 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 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 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 中的“百家争鸣”

    A. 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 抛弃了意识形态的相关内容

    C. 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 推动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 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 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 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 所排挤。”这段话的实质是突出

    A. 追求理性   B. 反对权威   C. 宣扬平等   D. 维护正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清朝蔡澄在《鸡窗丛话》中写道:“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刻选诗或杜诗韩 文二三句,字形反、不知何用。识者日:此名书范,宋太宗(976-997)初年,颁行天下, 刻书之式。”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北宋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提高   B. 宋代娱乐场所中已注重科技普及

    C. 铜活字技术源自北方政权   D. 宋朝之后活字印刷术得到新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 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日本 1871  年明治政府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对成员们的思 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在西方 文明面前,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 自己土里土气,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 的感慨……因而最终他们“无所畏惧的放弃了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据吴延谬《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日本文化没有“核”?

    (2)依据材料二指出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为“吸纳外国的文明”,日 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活剧,也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材料二: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梭伦“改变了雅典的贵族统治”。(3)根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先生从哪些方面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不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鲜卑人乐俑。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现沿用礼乐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材料二   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 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 1907  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 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 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 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 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 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 1913 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和 1928  年《初中本国史》

    (1)从材料一中鲜卑人礼乐文化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种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