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null 1 题,连线题 1 题,单选题 32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期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察举制的弊端

    D. 刺史制度流于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 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设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 设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A. 否定科举制的作用   B. 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 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予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后世学者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以下主张符合后世学者观点的是(     )

    A. “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B.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过改造,符合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 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 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 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 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栏50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2 题
  1. 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 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D. 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永乐帝在位期间,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最终形成。下列有关其形成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      B.张居正是朱元璋的内阁首辅大臣

    C.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属于虚职      D.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人认为“王”字三横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 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C. 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D. 神权对立于王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C. “制天命而用之”   D.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

    A. 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够充分

    C. 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 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 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 商品经济活跃

    C. 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就封鲁国。《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由此可以得知

    A. 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   B. 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C. 鲁国是西周时期最大的封国   D. 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 按遗嘱继承制

    B. 按年龄继承制

    C. 按军功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类似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命令

    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 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 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②压制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③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 

    ④至今依然残留的封建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制约因素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雍正时,川陕总督年羹尧有《谢御书陆贽奏议叙文折》。硃批“览卿奏谢,知道了。此事当具本奏,令众知不私。此篇文朕先已发出乾清门,满汉大臣看过。本上文意可另斟,着特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奏事密折直接呈送皇帝

    B. 一般事务奏事另有途径

    C. 提高了军机处办事效率

    D. 皇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

    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

    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 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 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 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 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有

    ①北民南迁为南方补充劳动力

    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③北民南迁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④南方发展经济的潜力较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清朝乾隆《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

    A.政府的倡导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B.新兴市镇的兴起侵夺了行政机构附属的经济职能

    C.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

    D.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陆羽十分推崇越窑的青瓷

    B. 唐朝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C. 瓷器是饮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唐朝的瓷器种类很多,包括青花瓷,珐琅彩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材料表明

    A.农本思想受到冲击            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农业发展为工商业提供了资金保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下列言论最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B.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则材料说明孔子提倡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C. 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D. 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工业区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宗教改革           B.“罢黜百家”和文艺复兴

    C.“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西方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 民贵君轻

    B. 天人感应

    C. 三纲五常

    D. 和谐中庸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 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 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 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 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A. 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提倡“经世致用

    C. 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

    D. 主张加强君主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 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B. 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 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D. 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文明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秦汉时期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经过历朝的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轨迹。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轨迹呈现怎样的演变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